發展遲緩的兒童,只要透過適當訓練,可提升學習能力。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屯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專為有學習障礙兒童及家庭提供服務,獲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撥款9,350元,推行「音樂無障礙」活動,透過音樂治療以提升兒童在語言、社交、專注、情緒及肌能等各方面能力。
5歲的諾諾就讀幼稚園高班,性格內向,抽象理解能力較同輩弱,醫生評定其語言能力發展遲緩。媽媽鍾太早前替諾諾報名參加「音樂無障礙」活動,她喜見兒子透過音樂提升了學習能力,且不斷進步。「佢第一日參加完活動,好開心咁講番上堂嘅過程,音樂治療師教佢用自己個名作咗首歌,佢仲唱番首歌畀我哋聽;我覺得佢主動咗好多、無咁內向。」
提升各方面能力
除了學校音樂課,諾諾平日甚少機會接觸音樂,這次活動讓他感受到音樂世界,鍾太說:「我同佢一齊玩做沙錘、打拍子,見佢好有節奏感,仲可以訓練肌肉協調能力,佢以前寫字東歪西倒,𠵱家都進步咗好多。」
是項活動由主辦單位甄選了八名4至6歲、能力相若的兒童參加,活動共分6節,每節1小時,由職業治療師帶領,透過音樂提升他們的語言、社交、專注、情緒及肌能等各方面能力。
記者現場採訪,音樂治療師透過電子琴、歌曲及遊戲帶領,讓學童接觸不同樂器,除有常見的沙錘、搖鈴、鼓及木片琴外,還有較少見的卡祖笛(Kazoo)、雨聲棒及浪聲板等新奇樂器;配合社工與幼兒工作員的協助,學童投入參與。負責帶領的音樂治療師伍偉文表示:「佢哋性格原本比較被動,好少出聲,但係後期我見佢哋識得互相關心,搭住膊頭一齊入嚟,仲會留個位畀朋友仔,玩遊戲都主動咗好多。」
缺乏資源難推廣
音樂治療雖見成效,但也遇到不少困難,中心主任江嘉慧坦言,此類服務尚未納入社署資助範圍,故推行時面對經費及資源困難,除了導師費,添置樂器及音樂光碟也十分昂貴,今次活動得以推行,全賴蘋果基金撥款資助。
香港基督教服務處屯門早期教育及訓練中心:24516738
「社福機構專戶」捐款編號﹕S0006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小資訊:香港音樂治療未成氣候
音樂治療是透過歌曲和樂器進行心理輔導的一種手法,臨床資料與實驗證明,音樂在改善注意力、記憶力、思考力及情緒等多方面特別有效,較常應用於發展遲緩、言語障礙及自閉症等有特殊需要的兒童。
音樂治療師伍偉文表示,音樂治療在英、美及澳洲等國家已發展完備,大學提供專業訓練,治療方式也納入醫療體系內,反觀香港,音樂治療只有20多年發展,目前全港約有15名註冊音樂治療師,發展尚未普及。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
電話:29908688
傳真:37112468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網址: http://charity.atnext.com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接收捐款戶口
恒生銀行:368-006565-001
中國銀行:012-898-00067655
滙豐銀行:580-198836-001
渣打銀行:447-0-6670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