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武俠小說,咸認梁羽生「開風氣之先」。
能開風氣之先,已經很了不起。古典音樂開風氣之先,是十七世紀初的巴哈。
梁羽生的小說重俠義,風格正面,是「載道」之作。「道」就是道德的正統,思維較為平坦。巴哈自許為上帝的僕人,巴哈的作品,在教堂裏用管風琴演奏,表現神道的肅穆宏奇,作品結構重建築的勻稱。
巴哈的音樂生涯離不開教堂和宮廷,但巴哈本人卻是暴烈的性子,與教堂也多次爭執。這樣的天才,本來應該自闖天下,但十八世紀初期,歐洲處於古典時代,科學萌芽,一海之隔的牛頓,研製出微積分,這個時代的人講理性、重格律,把人性壓抑得很慘。
巴哈的時代叫做「巴洛克」,藝術創作的主題,無論音樂、文學、雕塑,都由羅馬天主教廷名下的一個委員會「指導」,要求創作必須傳達宗教的主題,人的情感,要順着宗教的權威滲潤而出。今天去歐洲,欣賞巴洛克建築,簷閣雕工奢巧,堂柱華麗浮奢,置身其間,有敬畏之情。巴哈雖然「開風氣之先」,受制於一個時代的道統的紀律,超卓之外,有一絲荒涼。
把西洋音樂發揚光大,要待幾十年後出現的莫扎特了。為什麼?因為巴洛克風格到莫扎特,開到荼蘼了,神權對人性的壓抑,開始令人吃不消了。莫扎特成長的時候,宮廷開始淫亂了,法國王后瑪麗安東妮,也在梵爾賽宮公開暗地裏有情夫了。莫扎特和貝多芬,都不甘心做上帝的僕人,而向上帝挑戰了。莫扎特的歌劇《唐璜》,像金庸的《鹿鼎記》一樣,把一個淫亂的鹹蟲,來做男主角,講他生來天不怕地不怕,凡女人都想搞一把,時代的變異,造就了不一樣的天才。
巴哈開風氣之先,莫扎特和貝多芬發揚光大,把音樂推上頂峯。後來的蕭邦、柴可夫斯基、史特勞斯各有千秋,成就卻比不上了,聽古典音樂、讀武俠小說,其中隱然有感悟的玄機。這個世界有才華的人,有時並肩同行,靈犀相許;有時擦身而過,隔世驚呼,在時間的長廊裏,令人極目相送,長淚滿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