棄部份儲蓄壽險改買基金<br>25年儲483萬退休自給自足

棄部份儲蓄壽險改買基金
25年儲483萬退休自給自足

任職花店助理的阿芬欠缺投資經驗,承受風險能力亦低,兩年前發現體內有良性腫瘤,因而計劃重整保險組合,並為退休後的單身生活做好準備,希望訂立儲蓄及投資目標,退休後自力更生。
記者:葉敏儀 攝影:梁鑑章

由於收入不多,阿芬扣除家用及個人使費後還要供樓,每月與弟弟合供6000元,二人各負責一半,加上要支付約千元保費,每月只可儲1500元,去年她參加月供股票計劃,作為長線投資。

買中行股價跌近半

阿芬十年前已投保首份人壽儲蓄保險(保單1),及一份住院現金(保單2),去年在保險經紀游說下,見保費相宜,又多買一份人壽儲蓄計劃(保單3),現時三份保單每月保費約1000元。不過,阿芬兩年前發現體內有良性腫瘤,擔心保障不足,正考慮是否需要增加醫療保障。
至於投資方面,阿芬自去年起,將每月餘下的1500元投資股票,月供中國銀行(3988),但近期在金融海嘯影響下,股價越買越跌,直至現時已投資約2萬元,但股票現值1萬元左右,跌幅近半。
投資取向保守的她最驚輸錢,強積金亦以保本、債券等低風險基金為主,風險承擔能力低,而且她將來或會獨身,擔憂退休後沒有依靠,所以想有較充裕的生活費,維持生活所需及作應急之用。
故此,阿芬希望理財專家為她設計一個有足夠保障的保險組合,並在穩健投資中籌措退休生活。

個案

讀者:阿芬
婚姻狀況:未婚
年齡:35歲
職業:花店助理
月入:1.2萬元
資產:現金約25萬元、月供1500元香港股票、強積金10萬元
目標:檢討保險計劃,確定有足夠保障,60歲退休後每月有數千元生活費
症狀:保險保障範圍重複,投資過於集中,與風險承擔能力不符

分析
保單重複兼投資太保守

萬利理財總裁張佩儀指出,阿芬的問題是保險計劃重複,保障不完全;其次是投資保守,但現時她只買單一股票,風險過高,已超出可承受水平。
專家指兩份人壽儲蓄保障範圍重叠,而且去年才投保的人壽儲蓄(保單3)並沒有保證回報,回報及保障均不化算。由於體內有良性腫瘤,暫時不適合再投保新計劃,建議刪減不必要的保單,省下開支另作投資。

25萬現金海嘯後再投資

阿芬對賺蝕看得重,張佩儀認為:「不如將25萬存款當做儲備,等多三兩年,金融海嘯過咗,經濟好轉時先再諗投資。」並建議阿芬將月供股票改為月供基金,因基金可分散投資多個項目,並較穩健,配合其投資取向及可承擔之風險能力。
假設阿芬退休後每月有9000元生活費,本港人均壽命為85歲,按3%通脹率及退休後投資回報4%計,60歲退休時約需500萬元,才足夠餘下20多年的生活。張佩儀建議,阿芬可將刪減保險後保費,及月供股票的供款,共約2000元轉投月供基金。
她又指,每月2000元投資金額不算多,基於距離退休尚有25年投資期,為取得較佳回報,張佩儀建議,將四成金額投資回報較高的中國股票基金,三成投放在亞洲(不包括日本)股票基金,加上15年後供完樓,3000元供款轉投月供基金,60歲時,整體資產可望滾存至483萬元(表1)。

建議
保留一份保險 月付$625

張佩儀指出,阿芬手頭的三份保險,每月約供1000元,卻未能為她提供適當保障,因此必須重組。建議取消投保一年的保單2及保單3,前者沒有保證回報,即使取消亦沒有損失。專家不建議再買其他新保單,因為她身體發現良性腫瘤,新保障未能覆蓋,與其付貴保費投保,不如將資金投資。
由於阿芬每月有固定入息,非手停口停的浮動入息,而住院現金保障不足,因此張佩儀建議先行取消。其次附加危疾保障,保障範圍並未覆蓋發現良性腫瘤的位置(女性危疾更為合適),因此該危疾保險未能保障所需,亦應取消。
張佩儀認為,阿芬應先調理好身子,待良性腫瘤情況改善時,才再投保醫療保險。而暫時只保留保單1,每月保費重整後只需625元,佔收入約5%。

建議保險組合

--保單1--
保障組合:人壽儲蓄20年 保額:39.0萬元
每年保費:7499元 建議:保留

保障組合:個人意外保障 保額:46.8萬元
每年保費:7499元 建議:保留

--保單2--
保障組合:住院現金 保額:每日480
每年保費:560元 建議:取消

--保單3--
保障組合:人壽儲蓄(非保證) 保額:23.4萬元
每年保費:3329元 建議:取消

保障組合:危疾保障 保額:23.4萬
每年保費:3329元 建議:取消

月供基金勝單一股票

阿芬今年35歲,仍有25年投資期,張佩儀認為,可藉投資基金博取更佳回報,加上打算獨身,阿芬退休後所有開支要靠自己,因此建議將月供股票改為月供基金。
未來股市仍然波動,月供單一股票風險較高,故建議改為供基金,因為基金較全面,有效分散風險,可投資於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鄧普頓亞洲增長基金及施羅德中國優勢基金。聯博環球高收益基金主要投資美國及新興市場的債券,目的為穩中求「賺」,而且該基金每月派息,年息約7.68%。

中國經濟發展較歐美為佳,故買中國基金較穩陣。

投資3基金可分散風險

至於鄧普頓亞洲增長基金及施羅德中國優勢基金,分別投資不同亞洲地區的股票,由於投資期有25年,足可靜待經濟周期復蘇,可分享經濟復蘇成果。

基金組合表現

聯博環球高收益 比重:30%
1個月過往總收益:+3.71% 1年過往總收益:-28.96%
3年過往總收益:-6.88% 5年過往總收益:-0.63%

鄧普頓亞洲增長 比重:30%
1個月過往總收益:-3.56% 1年過往總收益:-51.48%
3年過往總收益:-5.10% 5年過往總收益:-

施羅德中國優勢 比重:40%
1個月過往總收益:-7.03% 1年過往總收益:-41.81%
3年過往總收益:- 5年過往總收益:-

註:資料截至2月1日
資料來源:晨星(亞洲)

買A50穩中求賺

手持中行(3988)股票現僅值1萬元,計劃作長線投資,提到股票投資,理財版找來股市專家分析股票回報。信達國際研究部董事黃敏碩指,由於內地銀行受金融海嘯影響,未來發展將會放緩,在此經濟周期內,內地銀行業除面對劇烈競爭外,亦要配合中央政策,例如為中小企貸款融資。因此,現值1萬元的中國銀行,他設定年回報7厘,則25年後可得5.4萬元。

國壽潛質大

黃敏碩建議,若手頭有20多萬元現金,可將部份投資國壽(2628),由於保險業在內地滲透率低,發展空間大,而國壽為行內龍頭股,加上「保險業面對通縮抗跌力較銀行股強。」認為適合較進取的投資者,否則,承擔風險能力較低,他指A50中國指數基金(2823)亦是穩陣的高增長基金,而且可以月供形式分段吸納。

股票投資

投資工具:股票 現值:1萬元
假設年回報:7% 25年後退休可得價值:5.4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