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肉菌一年內殺20人<br>多由海鮮感染 醫生籲小心

食肉菌一年內殺20人
多由海鮮感染 醫生籲小心

【本報訊】市民購買海產大飽口福時,偶一不慎隨時喪命。瑪麗醫院一項研究發現,市民由俗稱食肉菌引起的死於壞死性筋膜炎的個案,由01年的7宗急升至06年的24宗,增幅逾兩倍。有醫生表示,不少人感染存在於海水及貝類海產的弧菌致病。曾有研究指,香港仔避風塘及佐敦碼頭的海水含大量弧菌。要預防感染,市民處理海產要戴手套,並切記勿生吃海產。

病情數小時內惡化

衞生防護中心本年至今接獲一宗與感染創傷弧菌有關的壞死性筋膜炎個案,05年至08年共接獲34宗個案。08年有14宗,當中最少1人死亡,07年、06年及05年分別接獲11宗、3宗及12宗。05年至08年7月的30名患者中,有25人感染弧菌,4人感染化膿鏈球菌,1人沒有化驗結果。
參與研究的瑪麗醫院創傷及矯形學系副教授葉永玉表示,由於現時壞死性筋膜炎非法定呈報傳染病,故呈報的感染人數可能較實際少,但近年本港死於壞死性筋膜炎的人數持續上升。有關研究刊登在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
壞死性筋膜炎病人主要感染弧菌或A型化膿鏈球菌(均俗稱食肉菌),惡菌可在市民處理海產時,不小心弄傷後透過傷口感染,或生食海產感染。病情可在數小時內急速惡化,患者會劇痛、皮膚變黑、紅腫、出現水泡及肌肉壞死,以及血壓急降。該院93%病人需要接受深切治療,當中有病人因肺炎及多種器官衰竭死亡。46%病人要截肢防止惡菌擴散,或切除壞死肌肉,清理膿瘡保命。

處理海產應戴手套

葉永玉表示,弧菌主要存在於海水及生蠔、蟹等貝類海產,美國有研究顯示,夏季時50%蠔及11%蟹帶有弧菌,故夏季是感染壞死性筋膜炎的高峯期。本港早年曾有研究發現,香港仔避風塘及佐敦碼頭的海水含大量弧菌。她表示,要預防感染,市民處理海產時應戴手套,避免生吃海產,尤其是生蠔、生蝦及蟹等高危海產。

近年死於食肉菌人數

年份:2006 死亡人數:24
年份:2005 死亡人數:25
年份:2004 死亡人數:4
年份:2003 死亡人數:14
年份:2002 死亡人數:15
年份:2001 死亡人數:7
資料來源:香港醫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