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養家禽恐傳禽流感<br>漁護署巡村發現 檢控兩人

散養家禽恐傳禽流感
漁護署巡村發現 檢控兩人

【本報訊】漁農自然護理署近日雷厲風行打擊散養家禽,昨日再在元朗及屯門分別發現有人散養一隻雞及五隻鴿,並在元朗鄉村發現七隻無人看管的活雞。有立法會議員擔心,違例散養家禽的情況較以往增多,建議署方繼續加強打擊。
漁護署昨巡查全港73條鄉村,在新界的新田麒麟村發現一名男子散養一隻活雞,又在屯門福亨村發現一名男子散養五隻活鴿,署方將控告他們非法飼養家禽。

700遊客取消參觀

該署在錦田長莆村發現五隻活雞,及在十八鄉水蕉新村發現兩隻活雞,全部無人看管,在抽取樣本作化驗後,銷毀所有禽鳥。
立法會議員李華明表示,近日漁護署發現不少散養家禽個案,顯示違法行為一直存在。他認為禽流感高峯期過後,漁護署仍要繼續加密巡查,及設立熱線供市民舉報。
米埔自然保護區首次在基圍發現死鳥帶禽流感病毒,因要關閉21天,37間學校、33個本地團體及700名已登記的遊客要取消參觀。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指出,鹽份可加速禽流感病毒死亡,鹹淡水混合的基圍受病毒污染的風險較海水高,其他雀鳥進食水中的蝦及魚,有機會染病死亡。

食環署人員並在早上到場清洗雀糞。

禽流病毒要害鎖定

此外,北京清華大學在國際權威科學期刊《自然》發表文章,鎖定禽流感病毒最新「要害」。該校全球首次以模型分析H5N1基因蛋白結構,發現PA蛋白負責RNA的新陳代謝,可作為攻擊目標,有助研發針對性新藥,取代抗藥性問題漸生的特敏福。
何栢良指出,國家疾控中心分析內地05至08年共26宗H5N1人類感染禽流感個案,發現特敏福等藥物可令死亡率由93%減至33%,反映特效藥對福建型禽流感病毒仍有效。上述個案病發前曾接觸家禽或到街市,部份人病發7至10日後服藥仍可痊癒。醫管局下周更新用藥指引,將參考上述數據,考慮為曾到內地街市的疑似禽流感個案處方特敏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