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國消費 - 林夕

愛國消費 - 林夕

「愛祖國,用國貨。」時光倒流半世紀的口號,憶苦思甜一番,最能感受甚麼叫時移世易。現在,無論是老愛國、忽然愛國的、敵視咱們祖國的,都不知不覺用了國貨。從前的從前,一提起國貨,印象只限於那幾家國貨公司;如今國貨遍天下,萬國旗下都流着祖國人民廉價的汗水,保護主義敵不過交易成本以長補短的定理。
歐美不是不愛國,但沒有把愛國與用國產貨混為一談,進口貨那麼便宜,不買白不買,對不住自己才不愛國。只是逆差那麼大,保護主義有可能捲土重來,美國人愛美國,如果堅持用瀕危的三大車廠的貨,也不知是福是禍。愛國不用進口貨,有夠笨之餘,也是落後又危險的行為,把地球村細分為幾家大戶,倒流到各家自掃門前雪的心態,有沒有煙硝的戰爭,都由此而起。不過,對地球村抱有希望,比渴望烏托邦更天真。
更危險的是,金融風暴下,鼓勵消費,促進內需,以彌補出口減退的損失,也是一件危險的事。產能過剩,就通過調控,鼓勵消費,除了必需品,也很難避免一些無謂消費與奢侈性消費;僥幸的是花不花錢由自己決定,防不勝防的是花錢買滿足的快感,又多了一個誘惑與借口。我們還是繼續別無選擇似的,採用消耗地球資源的方法來救經濟,救回經濟,最後還是窮得只剩下錢。
在貧富懸殊情況嚴重到接近臨界點的關頭,這樣說,當然是不合時宜,難以入耳的。不過,最近看過一個衞星電視的清談節目,卻更不合時宜,那題目竟然是:得到了稅務優惠等等政策的好處,錢袋脹了,不配合號召消費,是否不夠愛國?!平常很少用上感嘆號,因為怕太過造作,太煞有介事,但遇上太荒謬的現象,豈一個感嘆號了得?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