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 機 - 塵翎

手 機 - 塵翎

內地朋友說河南一條農村因手機信號接收不良,村民打手機都要爬上樹。這則生活小實況,說出來像笑話。但可見手機覆蓋已無孔不入,劉震雲多年前熱賣的小說《手機》,把手機說得像新奇發明,現在讀來都嫌過時。賈樟柯的《三峽好人》裏悲哀的一幕,萬里尋親的老好人,在三峽遇上心腸熱的小混混,大家互換手機號碼,彷彿難兄難弟,後來小混混給打死,老兄便是藉着一通電話,憑電話鈴聲尋得對方被埋在石頭堆中。這一場看得人鼻酸。
我認識的朋友中,還有若干堅持不用手機,原因是生活太規律,來去的地方只是家與公司,平日要不在家中,要不在上班,要不在途上,要找自然找得着。當人人都在追趕手機型號與科技潮流,這種堅持像岩石一樣頑固,與個人信念有關。印象中,上海朋友陸灝也是打死不用手機之輩,跟他約好時間地點就改不了。前幾個月去上海探朋友,跟他和另外一些人見面,赫然發現他也用起手機來,晚飯遲來了還邊行邊發短信通知大家。於是笑他是要開始編起《上海書評》來,方便隨時隨地向作者追稿。
搭地鐵最怕講手機,因為真的吵得要命。像一些西方城市如紐約如巴黎,地鐵接收不到信號,不講電話,乘客就看書,聽音樂,或者打瞌睡,於是也有一些賣藝者表演,代替短途旅程上的消遣,細心聽聽,是不一樣的聲音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