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關係將再度邁進一步!台灣行政院經建會原本應在去年底完成評估金門與廈門跨海大橋(簡稱金廈大橋)興建方案,但相關報告至今尚未完成,引起總統馬英九的不滿。對此,行政院秘書長薛香川昨回應稱,會緊盯進度,並擇期向馬作專案報告;經建會則稱,本月內會將規劃案送行政院。而大橋一旦落成,以時速60公里計算,由金門開車到廈門約30分鐘,較目前小三通的70分鐘船程,節省逾半時間。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發言人劉德勳昨日表示,金廈大橋是否要興建,不是單純交通便利問題而已,還牽涉到經濟、社會、生活環境與其他因素,需要整體評估。
金門廈門成共同生活圈
劉德勳表示,金廈大橋方案是去年8月24日,馬英九前往金門參加823炮戰50周年活動時,金門縣政府簡報時所主動提出,總統是在聽完簡報後請經建會進行整體評估,並非媒體所說是由總統提案的。他相信經建會完成整體評估後,會再邀請相關部門討論,屆時陸委會會向經建會說明立場與看法。而總統府發言人王郁琦表示,馬對是否興建金廈大橋沒有任何預設立場,是否支持興建要等經建會評估報告出來再說。
金門與廈門僅一水之隔。率先提出興建廈金跨海大橋構想的,是北京清華大學學者吳之明在1998年提出。2003年12月,兩岸建築學者也在廈門舉行的一次研討會上,討論金廈大橋定線,出現了南線、北線和中線方案。
馬英九去年8月到金門考察時說:「今年6月台灣全面開放小三通人員往來,『兩門』(金門和廈門)之間勢必進一步形成共同生活圈。」「近年有一些鄉親提到的『金廈通水』(即建金廈隧道)以及建築『金廈大橋』的構想,也都可以討論評估。」並預計大橋的評估工作在08年底前完成,但未能如期完成,引起馬的不滿。他並強調,對於金門未來的經濟發展,問題不是看眼前,而是看大三通截彎取直後金門發展的願景。
縣長倡鄉親公投建橋
金門縣長李炷烽昨日表示,金門走過戰爭烽火歲月,縣政府自2004年就着手興建大橋研究案,現在總統主動關切,希望大橋早日落成。此外,對於金門縣烈嶼鄉決定在清明節舉辦全鄉博弈(開設賭場)公投,他對此樂觀其成,允諾全力支持,並可增列公投的議題,包括「金廈大橋是否興建」等,讓鄉親決定自己的未來。
金門縣初步規劃的金廈大橋有三種方案,分別是由金門縣五龍山經大陸角嶼、小嶝島,連接至大嶝島,全長10.3公里;由五龍山連接連到大嶝島,全長8.6公里;由五龍山啣接蓮河地區,全長11.4公里。
中央社/台灣《聯合報》
金廈大橋規劃
路線:
綠線:由五龍山通過大陸角嶼、小嶝、大嶝島,全長10.3公里,總工程費約25.8億港元
紅線:五龍山直接連接大嶝島,全長8.6公里,總工程費23.3億港元,經費最少、路線最短,被視為最佳方案
藍線:五龍山經小嶝、蓮河、銜接泉廈高速公路,全長11.4公里,總工程費30.4億港元
資料來源:台灣金門縣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