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成功的武俠小說家,最浪費時間的事,是與一些「學者」分辯:武俠小說能不能登「大雅之堂」?
提問的人,多半是社會學者和文學教授。他們認為,在文學史上,有一座「大雅之堂」,武俠小說講技擊打鬥,不應該登堂入殿。
然而什麼叫「大雅之堂」呢?看看一部中國文學史:詩經本來是兩千多年前北方農民隔水吟唱的民謠。民歌的作者,誰也不是名家,不能登大雅之堂。
楚辭是一個證實是同性戀者的屈原的婆媽之作,詞藻雖然華麗,但基佬是旁門左道,因此楚辭嚴格來說,也不能登大雅之堂。
唐詩和宋詞,有許多名家,但弊在篇幅太短。中國詩缺乏希臘荷馬史詩的萬行氣勢,人家的史詩,一吟就是三天三夜,厚厚的十卷八卷,唐詩宋詞,在世界文學的殿堂上,能不能登大雅?沒有英雄和戰爭的主題,看來也不行。
然後是四大古典名著了。《水滸傳》是一部賊書,講打家劫舍,血腥暴力;《紅樓夢》誨淫,不是兒女私情,就是美食錦衣。《西遊記》怪力亂神。《三國演義》出自民間說書,教人謀奸使壞,在道德上,四大古典小說都有嚴重問題,道德有問題,就不能登大雅之堂了。
其他的《牡丹亭》、《桃花扇》,俱萎靡頹唐之音,盡顯末世敗象。到了二十世紀,巴金和茅盾的小說,悶死人了,今天只會在參考圖書館裏封塵。日漸沒有人看的作品,無人翻閱,只合放在貨倉,貨倉是雅,還是俗呢?
所謂「武俠小說能不能登大雅之堂」,是一個無聊透頂的問題,梁羽生生前,東奔西跑,要時時應付這等低B的爭論,對一個作家的生命,是很大的浪費。小說只有好不好看,無所謂雅不雅,小說本身既然要深入民間,也許無所謂雅,如同四百年前的莎劇,在市場搭一座舞台公演,也是迎俗之作。中國的「學者」,腦筋僵成一團,難怪在時代嚴酷之考驗之下,許多理性薄弱的,經不起強大的政治洗腦,上了一艘世紀的賊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