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局<br>私有化後 套現拆骨更容易

拆局
私有化後 套現拆骨更容易

電訊盈科的159億元私有化計劃成功獲得通過,由李澤楷持有76%的盈科亞洲拓展(盈拓)及中國聯通集團(聯通)獲派合共188億元特別股息,足以支付私有化代價,變相是無本將電盈從上市公司收歸旗下。私有化的最終目的,總與盈拓大股東李澤楷希望套現扯上關係。電盈不再是上市公司,盈拓可以多樣化方式達至套現目的,毋須再擔心小股東反對。
李澤楷過去幾年希望藉出售電盈資產套現,可謂一波三折,每次都無功而還。先有06年中計劃向澳洲麥格理出售固網業務,但最終在網通反對下難產,事件更發展到由李嘉誠資金支持的梁伯韜,提出以92億元收購李澤楷手上的電盈股份,最終遭盈拓股東否決,梁氏收購建議告終。

股東只剩盈拓聯通

去年中,電盈透過業務重組,將寬頻、寬頻電視、移動及固網通訊「四網合一」業務注入新成立的HKT,並計劃將HKT的45%股份出售,但出售計劃最終亦告吹。
電盈成為私人公司後,股東只有盈拓及聯通,盈拓要套現更容易及方便,可循幾大方法着手。第一,盈拓直接將電盈股權出售予第三者套現,只須盈拓股東會通過;第二,可將股權售予另一股東聯通,又或用作與聯通交換資產。不過,市場人士認為,雖不能排除上述兩項可能性,但成事機會不高,前者離不開由外人持有香港電訊資產的風險,而聯通購入股權的可能性甚微,主要由於其主力發展內地3G業務,未必願意拉闊「戰線」。
第三,是將電盈拆骨出售或分拆上市,盈拓利用這方法套現的可能性亦最高,因為聯通曾表示,私有化後再將部份業務分拆出售。若將現有上市公司業務再分拆上市,須將現有最少五成股東投票通過,但私有化後,電盈分拆上市的方式就更具彈性,不但可將部份業務直接出售,又可選擇分拆上市,毋須再經過電盈小股東投票,只須聯通首肯及盈拓小股東同意已可做到。假設電盈將旗下HKT的部份權益分拆上市,盈拓既可繼續享有關業務的控股權,同時達到套現目的。
本報記者

《李澤楷的五大重臣》
張永霖─名妓有遺憾

打工皇帝、青樓名妓,都是張永霖。當年有份協助李澤楷鯨吞香港電訊,及後當上電盈副主席,但張永霖因未受器重,04年黯然離開電盈。其後他形容當日協助李澤楷入主是「李澤楷的運氣,張永霖的遺憾」。過去幾年主持電台節目《張永霖的世界》,並不算高調,及至近期出任亞視執行主席,與王維基合演一齣「亞視風雲」人氣才再度急升。

蘇澤光─皇帝公職多

由李澤楷一手重金禮聘到一手「請」走,這個由地鐵過檔的電盈副主席兼董事總經理,在電盈度過了三年零七個月,敗走電盈並無促使他提早退休,除收「1元」年薪出任網通集團顧問,更可以做自己喜歡的公職,例如香港電影發展委員會主席及貿易發展局主席,及後更有「伯樂」瑞信招攬為大中華區副主席,名副其實「打工皇帝」。

袁天凡─太傅授財技

外號「財技高手」,被指是由李嘉誠委派給李澤楷的「太傅」。有份策劃盈科數碼動力鯨吞香港電訊。合併後曾出任電盈副主席,06年6月辭任,但維持盈科保險主席一職。盈保任內較為人知是06年初爆出盈利報大數的「醜聞」。今年初原本獲委任為《信報》社長,但被質疑可能涉及跨媒體管控而辭任,只做了七日社長。

艾維朗─電訊老行尊

對普羅大眾而言可能名不經傳,但在香港電訊史上扮演重要角色。出身澳洲電訊局的他,當年有份制訂香港電訊市場開放的藍圖,1993至1997年出任電訊管理局總監,1998年被李澤楷羅致入盈科拓展,埋首10年終於升至電盈董事總經理,年薪2,669萬元(連所有津貼)。

李智康─樓神名利全

有「樓神」之稱,02年被李澤楷重金羅致入電盈出任執行董事,04年成為電盈地產業務旗艦盈大地產(432)董事,一手策劃數碼港豪宅貝沙灣的銷售。在李澤楷麾下,這幾年他可謂名利雙收,去年總薪酬為3,183.8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