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泉文化 - 蔡瀾

溫泉文化 - 蔡瀾

二月二十號,我將帶團到台南去,大吃一頓當地的小食。
從台北乘高速火車捷運要一個鐘,台中去有兩小時的車程,還是由赤鱲角飛高雄,吃一餐海鮮,再乘車前往,五十分鐘抵達。
「你那一團有沒有溫泉浸的?」有團友問:「台灣是火山地帶,也有很多溫泉的呀!」
說得沒錯,溫泉眾多,但台灣人的溫泉文化,還是落後的。從前有許多小客棧就有溫泉池,像台北的「吟松閣」,有個四方形的石池子,我們都去泡過,泉質甚佳。其他各縣也有溫泉,像宜蘭等地各有溫泉旅館,但沒什麼規模。
後來台灣人到日本旅行多了,染上溫泉癖,愈發展愈多。就在台北的陽明山附近也有多間餐廳連溫泉的設施,一面吃山上種的菜,和放生的土雞,一面泡湯。「遠流出版社」的老板王榮文組織了一個「強到會」,固定每星期出浴,不到者罰錢,故稱之。
我也參加過幾次「強到會」,去的溫泉相當簡陋,有人穿了游泳褲去浸,我甚不為然,這都是因為溫泉文化不成熟。
近年不同,各觀光地設有豪華酒店,也都加入溫泉招徠,池子做得和日本一模一樣。
我不帶團去,主要原因是:台灣的溫泉多屬硫磺泉,有一股強烈的臭味,台灣人以為有味才有效,其實不然。日本人認為無味,無色,浸起來往自己身上一摸,有潤滑感覺的,才是上等泉。
洗完頭用毛巾加肥皂液把身體擦個亁亁淨淨的習慣,台灣人是養成了,但看他們喜歡一面泡一面揉擦身體的各個部份,我就不能與他們共存了。
泉水的浪費,是一大重點,日本的池子都是讓溫泉溢出,才能保持得更加亁淨。反觀台灣的,池子水不滿,邊上快要結成一層黑垢,即刻倒胃。
唉,去台灣,吃吃小食算了,別去想浸什麼溫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