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郵筒回歸後由紅變綠,殖民色彩漸退,市民一般反應冷淡。但回歸十一年後的郵筒,竟貼上「嚴禁投放燃燒中物件」的告示,未免略為反智。
正常人明知違法,仍投燃燒品入郵筒,諒必有其苦衷。可能他剛寄出一封炭疽粉勒索信,在良心責備下才出此下策,以圖減輕刑責;又或他只是精神病,天寒地凍才放火讓郵筒暖肚,則嚴詞警告亦屬徒勞。
若因一宗刑毀事件便出此諭示,各公園豈不亦該就「活塞男」事件而「嚴禁把硬物往鐵板抽插」?
人類善於影像思維,一經語文或語言引導,腦海便會浮現靜止的圖畫,或動態的影片。例如你求女友「不要再穿白色胸圍」,她先要幻想「穿上白色胸圍」的影像,然後才執行「不要再」這指令。故你應講「新正頭,請穿紅色奶罩」或「請真空上陣」等正面指令。
曾有戒煙廣告勸人「唔好輸俾支煙」,煙民先要演繹「輸俾支煙」這個超現實概念,可以是在擂台上給一支煙狀物擊倒,又或是求煙不得、輾轉反側的慢鏡重播,是語言指揮腦袋上演的一場神功戲,跟父母勸導子女「不要玩火」異曲同工。
今天途經郵筒,大腦又情不自禁地播放把煙頭塞進郵筒的蒙太奇,縱使能自制,但都中了計。雖說腦海無邊際,但誘起此等影像也是精神上的一場迷你污染。
但願汽水樽沒有「嚴禁把瓶子塞進肛門」的告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