訛稱法團委託兼資助 賺門入屋<br>不良手法銷機頂盒招怨

訛稱法團委託兼資助 賺門入屋
不良手法銷機頂盒招怨

消委會去年頭11個月共收到220宗有關高清電視機頂盒的投訴,主要涉及推銷手法、機頂盒安裝及質素。本報近日接獲三名讀者投訴,分別被兩間售賣機頂盒的公司誤導購買機頂盒,及後發現並非如推銷員所指與大廈法團或管理公司有聯繄,也非「不裝機頂盒便無法看免費頻道」,有關公司卻以客戶已透過電話錄音確認清楚銷售情況作擋箭牌。消費者一不留神,易墮消費陷阱。

居於深水埗一幢私人大廈的劉太反映,早前一名信科數碼高清電視推銷員上門聲稱受該大廈業主立案法團委託,為住戶調校電視頻道,惟入屋後只推銷機頂盒,又稱法團資助每戶1千元,住戶只需付2,280元便可購買機頂盒。劉太因為相信法團,着女兒付款買機,之後推銷員要求其女兒透過電話聽取一段電話錄音,表示確認明白交易條款。其後劉太得知法團根本沒資助,與該公司也沒任何聯繫。「我打去信科投訴,佢哋話有錄音證明,𠵱家已經平咗1千蚊,冇得追究,呢種手法擺明係陷阱啦!」劉太不忿地說。

公司否認指控

信科數碼高清電視旗下推銷員假冒房署職員手法已有前科,去年7月,工聯會接獲十多名荃灣居民投訴,指被信科的推銷員訛稱房署職員入屋推銷機頂盒,該公司當時承認曾接獲投訴,並先後解僱兩至三名涉嫌誤導的員工。
今次劉太的個案,該公司客戶服務部經理賴汶遜否認有關指控,他表示,公司已有完善系統確保客人在清晰情況下購買機頂盒,包括提供確認證明及電話確認程序,內容提及該公司是私人機構,沒有與其他機構或部門合作。
居住筲箕灣由房屋協會管理的明華大廈住客阿儀反映,早前有兩名高清數碼電視公司的推銷員聲稱受房協委託,入屋檢查電視訊號,並不斷推銷機頂盒,又指若不使用機頂盒,日後連免費電視頻道也無法收看。她遂以信用卡繳付2,299元購買了一部,「佢哋之後畀我聽一個電話,對方讀出一段聲明,但讀得好快同接收得唔好,我都未搞清咩事就被催促快啲答明白。」
阿儀事後發現該機頂盒於市面僅售1千元,她向管理處查詢,獲覆根本沒委託高清數碼電視檢查電視訊號,及後房協張貼警方海報提醒住客提防機頂盒騙徒,又貼出聲明表明從未批准承辦商在邨內推銷產品,如住戶發現有人聲稱房協職員及出示偽造獲授權為住戶接駁高清電視或上門銷售機頂盒,可報警求助。阿儀直斥高清數碼電視的推銷手法騙人。

稱有錄音為據

居住彩虹邨的吳先生反映,大廈剛完成天線升級工程,高清數碼電視的推銷員也是藉詞檢查電視訊號入屋,游說他購買機頂盒。「推銷員言之鑿鑿話九龍區就嚟轉晒數碼電視廣播,好快連基本四條免費頻道都睇唔到,呢款機頂盒出面賣緊3千幾蚊,𠵱家2千2百幾蚊就買到。」他付款訂購後發現推銷員大話連篇,甚為氣結。
香港高清數碼電視有限公司否認以上兩個案涉及推銷員誤導客戶,更強調該公司為保障客戶權益,會提供書面客戶聲明,職員透過電話向客戶講述聲明,內容為該公司與房屋署或房協沒有任何合作關係,而客戶如不購買機頂盒,也不會影響接收四條免費電視頻道,客戶需簽署及回覆才算完成,該公司以電話錄音及合約為依據。
本報曾向警方查詢關於市民舉報被欺騙購買高清機頂盒的數字,至截稿仍未有回覆。檔案編號:1206011

律師意見:有錄音未必冇得拗

立法會議員兼法律界人士涂謹申指出,如推銷員藉房屋署、房協或法團之名騙得入屋推銷機頂盒的機會,並以虛假的訊息欺騙市民,導致市民因此決定購買機頂盒,此等手法足以構成詐騙罪,市民可報警處理。「就算有關公司有客戶錄音證明,未必冇得拗,都要視乎該段錄音係咪完整,如果只係錄到客戶話明白,但錄唔到之前整段聲明,或者是在有心裝冇心嘅情況下錄音,可信性會被質疑。」
電訊管理局設立數碼電視服務覆蓋和接收資料庫查詢網址: http://app1.ofta.gov.hk/apps/dtt/content/disclaimer.asp

社會服務
報料熱線:29290000
社會服務熱線:29908288
蘋果日報慈善基金:29908688
傳真:37112468
網上捐款: http://charity.atnext.com/donate
各類表格: http://charity.atnext.com/forms
電郵:mailto:[email protected]

匿名投訴恕不處理。一經投訴,本報保留刊登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