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第五十回那幕詩壇爭霸戰,有若嚴冬裏飽食無憂米的千金小姐的EQ拔河,有趣的是由不識字的王熙鳳唸開頭第一句,唸完立刻離場為開門七件事忙碌去了,紅學專家大概會閱讀成對學院派的嘲諷。向來慘遭歧視的文盲協會應該最高興,有璉二奶奶這麼一位吐氣揚眉的永久會員艷壓群芳,賣廣告肯定請她當代言人。作者寫明「寶釵寶琴黛玉共戰湘雲」,當然極力表現四人幫的才華和急智,其中最妙的是史小姐唸「石樓閑睡鴨」,林小姐接「錦罽煖親貓」──「鴨」有的版本代之以「鶴」,但那不重要,令愛貓族笑逐顏開的是後一句。
越劇沒有把這一幕搬上舞台,初版卻不動聲色盜取了「何處梅花笛」,足見編劇對素材的滾瓜爛熟,順手拈來渾然天成。類似的借用近年流行曲界十分蓬勃,尤其是跳舞音樂,喜歡失驚無神混入一兩句前輩的心血,美其名曰sampling,像煮食的吊味。曹雪芹也有開心見誠的借東風,《牡丹亭》和《西廂記》都出現在書裏,家班小旦排戲花叢中傳出〈遊園〉的水磨調,而鶯鶯與張生的風流賬,則成了寶玉和黛玉並肩共賞的禁書──大概所有閨秀都分頭偷偷看過,寶琴作懷古詩漏了口風,寶釵連忙板起面孔權充道德審察員刪剪。越劇《紅樓夢》向王實甫致敬,鄭重編出一場活潑的〈讀西廂〉,可是置湯顯祖於不顧,真是厚此薄彼。這次香港藝術節倒巧,上海越劇院除了《紅樓夢》還演久違的《西廂記》,另外又有中芭新排的《牡丹亭》,忽然間碰全了,誤打誤撞為紅迷製成了冷香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