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為村民提供教育服務的鄉村學校,隨着區內適齡學童大減,以及羅范椒芬任教育統籌局常任秘書長期間大舉屠殺村校,本港採取複式教育及任由學生四處走的上學模式,也隨時被時代淘汰。現時全港僅剩下不足20間村校小學及幼稚園。
02年80村校被殺
過往村校多由村內有心辦學者捐出地方,為村內學童提供教育服務,主要為小學及幼稚園。但由於村校能提供的課程有限,一般僅得三至六個課室;村校多以複式教學運作,即不同班別的學生在同一課室上課。李國章及羅范椒芬任職教統局高層時,曾點名批評這種教學模式不理想,隨後即訂下小一收生人數最低標準,再大舉殺校。
同屬村校的金錢何東學校前校長黃捷平表示,他見證村校被大舉屠殺的年代,單於02年已有70至80間村校被殺,03年、04年再有數十間村校先後停辦,目前全港村校已少於20間,其中採取複式教學的村校絕大部份已被殺。北區現僅餘五所村校。
收入視乎學生人數
黃捷平說,村校多為小學,一般為方便家長、學生才開設幼稚園部。若作為母體的小學被殺掉,幼稚園也會因而結業。金錢何東學校也有開設幼稚園部,學生人數近百,他說該校早已不以複式形式授課,又取錄跨境學童,並附設校車接送,收生已不成問題。一般而言,幼稚園收入視乎學生人數而定,黃捷平稱,由於沒有政府資助,收生太少的學校,很難根據政府規定的薪級表支付校長薪金。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