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股於牛年的首兩個交易日皆上升,人人都期望牛年真會帶來牛市。過去3個牛年,兩個是大牛市,一個是小牛市,很可惜,兩個大牛市都是牛頭熊尾,以大跌市告終,那是1997年及1973年的牛市,那兩個牛市都是牛市的最高峯,然後是可怕的大熊市。1985年的牛市比較好,是1984年股市跌至低點後的漫漫3年的牛市的中間時段,反覆緩慢的回升,很希望今年的牛年會重複1985年式的牛市。
從恒指走勢圖來看,1997年至1998年的大熊市的跌勢很類似2007年至2008年的跌勢,時間也是差不多一年,1998年10月恒指見底後,迎來的是非常急速上升的1999年及2000年,之後也很快地在2000年見頂。
1999年至2000年的恒指走勢有沒有可能重演?機會是有一點,那得看看奧巴馬是不是正準備炮製另一個大泡沫來解決上一個泡沫爆破後所帶來的災難。1999年至2000年之所以會出現一個短而急速的大牛市,完全是IT泡沫所造成的。
現在,已經有些西方的經濟學家、投資界在談論新的泡沫會是甚麼?
最可能成為新的泡沫的就是美國政府的國庫債券,依常理,美國政府債台高築,不斷地發行國債籌錢,債券應該貶值,美元應該貶值。但是,早前美國國庫債券都成了搶手貨,是全球沒有出路的資金的避風港,人人搶購美國國庫債券,導致債券價格高漲。奧巴馬會不會利用這個機會再大大地增加國庫債券的供應,借更多錢來花?
如果炒美國國庫債券成為一個新的發財途徑,相信很快地貪婪的人們就會忘記雷曼的迷你債券而搶購美國國庫債券,銀行也會將美國國庫債券斬件而推出迷你國庫債券……
更多股票抵過港交所
最近收到一位讀者來信,該信說我在2006年出版的《洞悉先機》一書中提到所謂的「周期股」是最佳的反方向投資法,其中港交所(388)是首選。港交所在2003年股市最低殘的時候股價低至7.6元,2007年高峯期股價268元,高低價相差35倍,該讀者問我現在是不是最佳時候把所有的身家財產孤注一擲買入港交所?
是的,我也一直在留意這隻股,很希望能趁低價買回,但一直覺得現價並不便宜,所以沒有行動,現在市場上有更多非常便宜的股可供選擇?
曾淵滄
作者為城市大學MBA課程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