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發文讚揚<br>山寨春晚變「百姓嘉年華」

新華社發文讚揚
山寨春晚變「百姓嘉年華」

以複製、模仿為特點的山寨文化,在去年大行其道,並被喻為山寨年。當中,來自民間的山寨春晚,令25年來被稱為除夕電視大餐的央視春晚,其一家壟斷的局面,首次遭受草根民眾的挑戰。儘管山寨春晚最終遭打壓,但官方新華社特別發文,以《「山寨春晚」衝擊波》為題,肯定了這台山寨晚會,並讚揚它「平民氣息濃厚,像一次普通百姓嘉年華」。

挑戰央視遭打壓

文章提到,整個山寨春晚,從主持人到100多名演員全部來自普通百姓,沒有一個大腕兒、明星。3個多小時的演出分別由小品、歌舞表演等節目組成。當然,其中諸如千手觀音等一些節目很明顯帶有鮮明的山寨特色。文章還說,從去年的山寨手機到山寨明星,再到山寨春晚,它已經從一個名詞轉變為一種現象,一種文化現象。現在的情況是,一些侵犯知識產權的山寨產品遭到了普遍的批評和反對,而帶有草根性、大眾化、搞笑以及娛樂味道的山寨文化開始被越來越多的人寬容地接受了。
儘管文章轉述了一些學者對山寨文化的批評,但也提出,一些熱衷於山寨的網民認為,山寨春晚能夠把各種民間的經典的東西搬上網路讓網民都能看到,中國有兩億多網民,是一個很大的市場,一些有地方特色的東西能夠讓大家了解到,那是非常好的。
山寨春晚全由網友自掏腰包、自編自導,沒有任何商業贊助。在眾多的山寨春晚中,川籍的施孟奇旗幟鮮明地率先向央視挑戰,公開在自己的麵包車上噴出:「向央視春晚叫板,給全國人民拜年」的口號。他組織的山寨春晚原定在年三十晚演出——央視春晚時段,但最終遭打壓,僅澳門澳亞衞視一家電視台播出。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