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股牛熊證去年底起漸漸為投資者受落及認識,交投直線飆升。牛年首個交易日,個股牛熊證佔整體牛熊證成交增至近25%,較去年全年平均約7.5%急升,當中以中移動(941)的升幅最為突出,超過一成。
雖然正股牛熊證交投趨熾熱,不過由港交所(388)上月中旬公佈新一季合資格發行牛熊證的相關資產名單,正股數目卻不增反減,令人意外。新一季只有29隻正股或指數基金可發行牛熊證,較08年第四季的30隻減少一隻,其中加入中電(002)、中鐵(390)及騰訊(700),剔除思捷(330)、兗煤(1171)、中銀香港(2388)以及中國鋁業(2600)。
投資者或奇怪為何正股牛熊證交投趨增,可推出正股數目反而減少。牛熊證於2006年中旬推出,當時只有5隻正股可發行牛熊證,及至當年11月,數目大幅增加20多隻,令總數大幅跳升至28隻。而港交所亦列出可發行牛熊證正股的兩個條件,包括該股份過去3個月成交額必須一直排名在首30位,以及該股份的公眾持股市值必須最少達100億元。
發行條件可再放寬
瑞銀早前預期今年正股牛熊證數目及成交將增加,佔整體牛熊證成交比例可增至約30%至40%,而可發行牛熊證的正股數目,更可增至50隻。當然,這亦要配合市況的發展,如市況逐步明朗,相信合資格發行牛熊證的正股自然會增加,而當正股牛熊證市場越來越暢旺,我們亦期望相關機構會在增加透明度、保障投資者利益及市場需求增加環境下,稍稍修改相關發行條件,放寬合資格發行牛熊證的相關資產名單,進一步促進市場發展。
于正人
瑞銀股票風險管理產品銷售部執行董事
(撰寫人為瑞銀證券代表,本身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撰寫人並無持有文章提及之證券,而瑞銀證券是瑞銀認股證及牛熊證之流通量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