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構造令SteveJobs成為SteveJobs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什麼構造令SteveJobs成為SteveJobs - 畢明(廣告腦作總監/影評人)

前設一:聰明人基本上喜歡與聰明人一起做事。
前設二:如果以為一間公司/企業能夠非常成功,獨靠一個傳奇領袖,其他人都是廢柴,那是太小看人,小看那兒的能人之餘,尤其小看那領袖。
前設三:世人都喜歡把事情太過簡化,方便自己理解,尤其是對自己難以理解的事。
如你不同意上述前設,請你大可在這裏停下,別再看下去,因為我不想你浪費我的時間,也不想我浪費你的時間。大家咁話。

風雲的事業、瘋狂的行為,當年SteveJobs把蘋果電腦大膽狂悖的"1984"廣告在出街前一周才給董事局看,嚇得與會一干人等屁滾尿流,裙拉褲甩勒令要急踩ABS把廣告煞停禁播,但,太遲了,美國的廣告系統不容許過短的通知去取消booking,結果,廣告還是播了兩大次,便掀起了滔天輿論,以後的都是歷史。他不就是要你喝止不來嗎?董事局是得罪了,成功卻阻不了。
把SteveJobs獨裁化妖魔化暴君化容易不過,抄捷徑easywayout去閱讀他的成功當然方便當然即食其實取巧。太多人肯定SteveJobs的功,更多人急不及待審定他的過,都不夠多人希望成為「SteveJobs第二」,連蘋果電腦都希望有另一個SteveJobs。這又是非常方便即食取巧戇居低B的想法。貝多芬,得一個,何必強求一個貝多芳續貂。要找就找蕭邦、柴可夫斯基。《英雄交響曲》、《葬禮進行曲》或是老柴的命運三部曲都不緊要,黑歌白歌,捉到耳朵的就是好曲。
但出類拔萃的人從來少,一些人鐵定獨一無二。Jobs能夠捉住市場,因他骨子裏有三大成功構造:
1.對內-割破所有企業政治的能力(Cutthroughallcorporatepolitics)
你看不見他看見的,彼此說服不了大家,又要前行,勢所造就一個強勢領導一意孤行,獨裁不一定是出發點卻成了結果。不講上面的"1984事件",當年「不務正業」出品iPod(如今電話),有電腦不做做音樂gadgets,食錯藥嗎?但看見媒體之間的界線將模糊,電腦、影音、各式媒介電子化勢將同體,他有這個信念、能力去推動多數服從少數去走這條革命之路,唯有權力和魅力並重的領導,才有本事做SteveJobs。連SONY的前話事人身為創辦人井深大女婿的出井伸之,一樣由最成功淪落成最爛的CEO要下台,因企業政治從來不許人發錯夢,發錯夢偏偏又在所難免(Jobs都衰過很多劑),割破企業政治是企業創辦人(神)才獨有的能力。
2.對業務-跳去下一個浪(Jumptothenextcurve)
精進同一個成功縱橫同一個浪是一般人的生意之道,但Jobs的創意才情是要捕捉下一個浪。在同一個浪爭逐是紅海是10至15%的進步,跳去下一個浪是藍海是10至15倍的進化。要的是一個觸覺敏銳而發夢多數準繩的人。
3.對外-不做發布會,做發布show(Putonashow,notapresentation)
創作之道,度橋重要,賣到橋更重要。Jobs每次御駕親征,由事前產品的保密到曝光前、中、後期揚起鼎沸的buzz,都是精心布置,全宇宙沒任何產品比蘋果的更未出發先興奮。深諳市場學,他知道直話直說引誘你,遠不及又跌膊又眉來眼去tease來flirt去挑逗死人,他每次出貨,都先出show,譬如show中會先拿個單薄的公文袋出來,你以為內裏是什麼文件,錯!出鞘竟是薄纖纖的MacBookAir!Wow一聲加一臉目瞪口呆,賺梗你的。
有說一個成功的企業,必需有一對couple一個仔,一雙璧人是:Dreamer和Number,Son是sonofabitch。Jobs,千年一見的三位一體,神又佢鬼又佢,絕唱。蘋果電腦要繼續成功,要同時有夢想家、生意人和賤人,可是上述第二和三點雖然難卻可能傳承得到,第一點卻永遠天下無雙。要知道夢想家容得下生意人和賤人,調轉未必。(沒有SteveJobs的日子之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