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融海嘯困擾各項經濟活動,07年底大手購入薄扶林貝沙灣6期6座的韓資信託基金MiraeAsset,面對無法支付近16億元尾數的難題,上月與盈大地產(432)達成新協議,約87伙延期及分階段收樓,至目前為止基金已完成17伙的交易,涉資3.08億元。
記者:湯家明
樓市在07下半年大幅飆升,豪宅備受投資者追捧,其中MiraeAsset在當年10月以18.627億元向盈大購入貝沙灣6期6座全幢104伙,先付樓價15%首期,餘款15.83億元於收樓後14天內繳付,有關交易屬當年最大宗單一住宅樓花交易,一度惹來市場亢奮。
去年9月金融海嘯淹至,後遺症一樁接一樁,至今餘波未了,貝沙灣6期卻在去年11月開始收樓,MiraeAsset上會動向備受關注,市場一度憂慮其會撻定。
可免大量撻定累樓價
一直強調與MiraeAsset緊密接觸的盈大,發言人表示,集團重視與MiraeAsset的交易,明白其對貝沙灣6期交易取態審慎,雙方上月協商,重定新合約,容許MiraeAsset分批收樓,但最終的收樓期限,在雙方共識下不透露。發言人指,新合約除修訂收樓時限外,成交價及購入單位不變。
土地註冊處資料顯示,該座其中17個單位上月成交易,涉資3.08億元,分佈於25至33樓,相信是韓資基金首批完成交易的單位。
浸會大學財務決策系副教授麥萃才表示,外資基金與發展商協商分階段收樓,對發展商而言,可避免交易「爛尾」,而大量的撻定單位重售,將為樓市帶來極大負面打擊。金融海嘯冲擊全球,外資基金在融資及貸款上或面對困難,更改合約或付款方式,將大手交易「斬件找數」,可紓緩買家融資壓力,在淡市之下不失為理想的解決方法,且可達到三贏之利。至於其他持重貨的新盤投資者會否仿效,要視乎發展商取態。
代理表示,本月貝沙灣錄得19宗二手成交,第6期佔11宗,呎價8600至1萬元。
海濱南岸TPG擬延收樓
另一個受外資追捧的新盤紅磡海濱南岸,據知,選用建築期付款買家昨面臨收樓限期。新地代理執行董事周國賢表示,短期內與新創建(659)母公司新世界發展(017)交代收樓詳情。目前,不足50個業主提出二按申請,至於有消息指,美資TPGAxon基金大手購入的單位,有意延期交易,他指稍後交代詳情。
貝沙灣6期二手成交
‧8A座中層A 面積:2398方呎 成交價:2580萬元 呎價:10759元
‧8B座中層B 面積:1878方呎 成交價:1888萬元 呎價:10053元
‧7座中層B 面積:939方呎 成交價:810萬元 呎價:8626元
貝沙灣6期二手放盤
‧7座高層A 面積:1601方呎 成交價:1480萬元 呎價:9244元
‧2座高層A 面積:1586方呎 成交價:1450萬元 呎價:9142元
‧7座中層B 面積:939方呎 成交價:900萬元 呎價:9585元
‧2座中層A 面積:1586方呎 成交價:1400萬元 呎價:8827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