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嘴害人精 - 陶傑

多嘴害人精 - 陶傑

「母語教學」之所以「冚包散」,因為四個字,叫做「標籤效應」。
連中國在延安大鍋飯時代,也講「食分三等,衣着五色」,這個世界,有哪樣事是不分等級的?
同樣是保險公司,有一家叫做「英國保誠」。英文名字明明只叫Prudential,為什麼中譯硬要加上「英國」?原因是「英國」就是「優良」的標籤,把錢存給英國人,他不會挾帶私逃,他的經理不會開一個小金庫包養二奶;他的營業員不會浮誇吹水,「英國保誠」的「英國」兩字,之所以不是「常平」、「樟木頭」、「蛇口」、「布吉」,就是三百年來建立的優良標籤。
還有一家叫「地利亞(加拿大)學校」,為什麼標榜「加拿大」?同樣是文明、自由、寬容的標籤。「加拿大」不會令人聯想到填鴨教育,雪山綠原、藍天碧溪,用加拿大這個國家掛招牌,消費者人人放心,知道這個教育品牌,不會三聚氰胺。
不過是薄薄的一層紙,千萬不要蘸一口星沫,用手指把紙戳破。一旦把「標籤」兩個字公開喊出來,就傷了許多人的感情。
譬如,你讀中文教學的金文泰中學,你的妹妹唸中文的寶血,但是,另有一個小弟弟,讀九龍拔萃。三姐弟一直玩得融洽無間,感情水乳交融。
忽然有一天,特區政府說,原來中學教育其中有一道「標籤」,原來讀拔萃的,一直比我們金文泰和寶血高一等。弟弟看了報紙,知道了政府的提示,忽然說不要跟我們玩了。我們央求他一起跳飛機,玩videogame,他鼻孔往天一翻,哼的一聲走開了。
這樣一來,好端端的,你們的家庭就「分化」了。因為一個愚笨的政府叫一聲「標籤效應」,就把讀中文中學的小朋友,個個都賦予一層「原罪」了。就像伊甸園裏的亞當夏娃,大家都光着身子,本來一起玩,玩得好好的,自從撒旦誘惑他倆吃了禁果之後,亞當夏娃互相一打量,忽然發現大家都沒穿衣服,原來是很「羞恥」的了。一覺得羞恥,從此就不快樂了,這就是人類痛苦的本源。
殖民地時代,中文的培正中學畢業,上美國的普林斯頓;讀聖璐琦或博允英文書院的,油尖旺和灣仔一條龍進入黑社會。中文教學,何來什麼標籤效應?經一個笨政府的嘴巴一亂喊,就壞了事,你覺得羞恥嗎,裸體的時候?只因你聽信了牠多嘴的一句話?魔鬼撒旦真是該死的害人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