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兔子四部曲」聞名全球、兩度奪得普立茲獎的美國小說家厄普代克(JohnUpdike),因肺癌去世,終年76歲。他用寫實文筆,從中產階層的性革命寫到越南戰爭、登陸月球,歷史與日常生活奇妙地交織,讓讀者恍如欣賞一幅展現當代美國的畫卷。
出版商AlfredA.Knopf前日(周二)表示,「厄普代克與肺癌搏鬥後,在今晨去世,他是最偉大的作家之一,我們永遠懷念他」。著名小說家羅思(PhilipRoth)也讚揚他才華橫溢,「永遠是國家瑰寶」。
厄普代克生於大蕭條的1932年,童年愛看着當作家的母親埋首筆耕。「我很仰慕作家的工具:打字機的改錯器,一箱箱的白紙。」他後來憶述。自小患牛皮癬和口吃,被同輩孤立,加上父母收入不高,厄普代克只能在寫作中尋慰藉。他取得獎學金入讀哈佛大學,打穩英文和當上作家的基礎。
1954年,他加入《紐約客》(NewYorker)雜誌,發表了862篇的詩歌、短文和短篇小說,在文壇初露光芒。兩年後據稱因紐約空氣對他的牛皮癬不好,所以移居麻省小鎮。
厄普代克在1960年發表「兔子四部曲」第一部《兔子,快跑》(Rabbit,Run),主人公是50年代小鎮居民,他飽暖思淫慾,婚姻一團糟,反映中產階層在傳統與性解放中的掙扎。他在往後30年出版了三本續集,包括1971年的《兔子歸來》(RabbitRedux)、1981年的《兔子富了》(RabbitisRich)和1990年《兔子歇了》(RabbitatRest),刻畫出歷史與文化變遷,後兩本作品分奪普立茲獎。
露骨性愛情節惹爭議
厄普代克50多本小說作品中,有許多露骨性愛情節,故被喻為性革命中最偉大的小說家,他1968年出版的《夫婦們》(Couples)是另一代表作,當年他登上《時代》周刊封面,報道題目是「這個淫亂的社會」。但並非所有文人都欣賞他,已故作家梅勒(NormanMailer)曾說,「只有不知道寫作為何物的讀者」才喜歡他。
英國《泰晤士報》/路透社/法新社/美聯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