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蔡建豪報道】食水污染關乎每個人的切身健康,水務署去年引入一套快速檢測系統,可即時甄別超過1,000種水中化學污染物。
水務署人員一直有定期到全港各水塘抽取樣本,進行監測化驗,傳統的化驗需時最少半天,要確定不同污染物含量更需較長時間。全新的快速檢測系統由化驗至得出檢測報告,整個程序只需45分鐘,大大提高了效率。
每個樣本檢測費20元
水務署高級水務化驗師馬偉鵬表示,快速檢測系統利用生物發光技術為基礎,採用一種在新陳代謝時會發光的費希爾弧菌(Vibriofischeri)測試水樣本。由於水中的化學污染物會抑制細菌發光,令光度減弱,電腦系統可按發光強度差異,對照出水樣本是否受到污染,為水質污染提出預警。
許多地區已應用生物傳感為監測水質預警系統的基礎,斑馬魚和水虱都是被廣泛應用的生物。馬偉鵬表示,採用費希爾弧菌的檢測系統已被美國環境局認可,每台系統成本約為20萬元,每個樣本的檢測費只需20元。除監測水塘水質外,水務署也以系統監測內地輸港的東江水。系統也有助應付突發性污染事故,如有大量污染化學品意外流入水塘,系統可根據檢測結果,即時封閉受污染水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