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人行路上廣州 為地震災區籌款<br>救人小英雄現身勸捐

300人行路上廣州 為地震災區籌款
救人小英雄現身勸捐

【本報訊】「能夠讓山區的孩子學到更多知識,就是我最大的快樂!」來自甘肅山區的劉霞老師,畢生青春奉獻給山區教育工作,去年獲得中國十大傑出母親殊榮;今年她首次來港,與另外三名山區學生及一名校長,參加苗圃行動舉辦的「行路上廣州2009」步行籌款活動,特別為汶川大地震災區重建教育籌款。參加者近300人,籌款目標為280萬元。
記者:黎志偉 黃江奇

「行路上廣州2009」昨晨8時舉行起步禮,近300名參加者在尖東百周年紀念公園起步,行至中港城碼頭乘船到珠海,再徒步經中山及番禺,以廣州為目的地,全程約115公里;他們每日行6至7小時日行30公里,預計五日完成,至下月1日返港。

甘肅五師生來港參加

芸芸參加者中有五名來自甘肅的師生,他們均抱着同一信念,為山區學童、特別是汶川大地震災區的學童重建教育工作。41歲的劉霞老師在18歲便選擇深入山區教學,還把單親的學生收養像兒子般愛護他;10多年來她每月僅得77.5元工資,還用來自製教材,無怨無悔,去年劉老師更獲得中國十大傑出母親獎,有「關山媽媽」的美譽。
三名年僅13歲的甘肅山區學生亦是首度來港,其中李海闊與周雲帆更親歷5.12大地震的可怕;李海闊就讀的小學震得頹垣敗瓦,他搬開磚塊雙手磨出了鮮血,從磚礫中救出被壓的同學、周雲帆在地震時亦協助老師,將同學疏散到安全位置、董軒成亦家住偏遠山區,但仍努力不懈學習成為模範學生。李海闊希望在地震中學校倒塌的學童堅強起來,周雲帆則表示下定決心走完全程,「我抱住一個信念,為山區同學走下去。」
籌款活動的參加者有失明28年的伍寶田(40歲),現為城市大學研究助理,他99年曾參加過行路上廣州,10年後再度參與適逢經濟不景,一度擔心籌不到2,000多元旅費及5,000元贊助費,幸好有熱心社會人士贊助,方可完成心願,希望為災區學生重建教育工作。

苗圃行動步行到中港城乘船到珠海,開始行路上廣州的行程。黃江奇攝

81歲長者望行到99歲

今次最年長的參加者81歲呂祥毛,自2000年起已參加籌款活動,全因年輕時「冇書讀」覺得失學兒童凄凉,「我後生時冇書讀,冇人請,惟有做小販,但又唔識計數,我好希望山區嘅兒童有書讀,所以2000年開始就年年參加;第一年冇經驗,行到起水泡,今年生日願望希望可以行到99歲!」去年呂祥毛籌得3萬多元善款,今年迄今僅籌得萬多元,他希望籌得的善款可與去年看齊。
是次活動籌委會主席張群卿表示,去年籌得220萬元善款,今年目標為280萬元,部份用於地震災區重建教育,其他用以改善內地基礎教育,她憂慮經濟不景達不到目標,迄今僅籌得80多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