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環境小投資:金融海嘯再翻波 宜買金保值 - 潘國光

大環境小投資:金融海嘯再翻波 宜買金保值 - 潘國光

英國政府於上周一宣佈第二輪銀行業的援助方案,包括為銀行問題資產提供1000億英鎊擔保,以及延長對銀行債券融資活動的擔保等,希望銀行不再吝嗇借貸,藉此緩和信貸市場的緊張狀況。英國央行被賦予權力,將於短期內設立機制,購入500億英鎊包括企業債、商業票據在內的更多類型資產,旨在幫助金融機構更方便融資,英國央行亦似乎正向量化寬鬆政策邁近一步。
英國其中一家最大的銀行由於要為持有的問題資產作減值及需為之前進取的收購行動揹上債項,最近公佈了英國企業有史以來最嚴重的虧損,並有需要接受政府再注資,使政府本身已超過一半的持股再次被提高。市場憂慮銀行續有被國有化的風險,以及銀行整體體質、盈利狀況以至流動性再次受到關注,英鎊一度跌至20多年來的新低。英國5年期國債信貸違約掉期(CDS)合約價差上升至142個基點,比去年底106個基點(即幾乎無違約風險)抽升了約33%,顯示投資者憂慮救市計劃將令英國財政狀況嚴重惡化。第二波的金融衝擊悄然襲來,顯然英國的拯救行動暫未能為市場帶來足夠的信心。

實體經濟受衝擊

英美兩國去年底開始對銀行提供救助計劃,銀行雖自政府得來注資,卻未使其即時放心去放鬆借貸準則,造成企業及個人的融資仍有困難。雖然美國方面對於總統奧巴馬可動用問題資產救助計劃剩餘的3500億美元,去救樓市、為銀行除壞賬、穩定信用卡及學生抵押貸款,令市場的信心較大,但現在的問題是,實體經濟所受的衝擊又已反過來對金融產業造成深一層的負面影響。金融業的流動性問題影響到企業融資,而且金融危機及經濟衰退惡化的情況,都使汽車、船舶、鋼鐵等企業遭受到了嚴重的衝擊,工業貸款、個人信用貸款等違約率上升,令銀行的風險加大。如何保護和穩定好實體經濟,將直接左右第二輪金融危機的形成和威力。
在環球經濟衰退的陰霾下,美元走勢更轉凌厲,而多國央行自去年第四季起開始大手減息,相信今年外幣表現將不及某些商品類別。若要對冲美元滙價風險,今年可以貴金屬及能源作首選。
經歷「金融海嘯」後,黃金的貨幣角色及保值功能更為突出,其價值於通縮中所受影響相對較輕。事實上,以英鎊計價的金價已於近期創下了歷史新高;在通脹重臨後往往又能夠受惠,加上供應有限,長遠金價應可獲不俗的支持。

兩年後通脹重臨

至於其他商品類別,由於通縮因素將打壓需求,故在環球經濟未能擺脫衰退陰霾之前,整體價格將於低位橫行一段時間,惟期間各商品類別將出現不同表現。以油價及農產品為例,兩者過往價格上升,是因結構性的轉變推動需求上升,新興大國的都市化及對蛋白質膳食的需求,可被視為民生較根本的需要,較不受經濟周期影響。
反之,基本金屬現正經歷去庫存(destocking)的狀況,需待一段時間的價格自動調整。可是,當通脹重臨後,經歷較大調整的油價及其他工業金屬價格,反彈幅度勢將超越金價。之不過在這一天來臨之前,各商品類別將呈不同的趨勢。現階段持有一部份資金投資於商品市場,好使投資者於各國「泵水救市」後一兩年,通脹以「鐘擺式」重臨,仍可獲利得益。
潘國光
富邦銀行(香港)第一副總裁兼投資策略及研究部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