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全港有過百頭流浪水牛,世界自然基金兩年前展開利用水牛保育濕地的研究,一度為牠們燃點希望,以為流浪水牛可以進駐米埔頤養天年。但礙於法例,水牛保育濕地雖然有效,但自然基金表示無意在米埔引入大批水牛。
法例規定難大量飼養
米埔水牛研究在2006年5月展開,研究利用亞洲水牛的習性,保育米埔濕地。牛女小米就在這情況下進駐米埔一個魚塘,結果牠不負所託,交出不錯的成績。報告指出,小米過活的濕地,雀鳥種類及數量都較多,野草生長減慢,又不會造成人為鏟草後的荒禿土地。
儘管這樣,世界自然基金保護區主任梁嘉善說,米埔不可能大量引入水牛群,這是因為法例規定,飼養水牛比例是一公頃一頭,還要有圍欄畜養,並不符合米埔濕地的環境。小米暫時只能孤單過活,梁嘉善說:「小米都幾怕寂寞㗎,佢一見有人行過,就會走出來望吓,見到我哋着制服嘅職員,仲想走近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