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稿<br>「今年好多人都講價」

特稿
「今年好多人都講價」

維園年宵亁貨市場減價戰提早上演,昨日年廿九不少亁貨攤位已開始劈價,檔主陳先生半價促銷牛角包頸枕,由80元減至38元,只求收回成本離場。曾先生的充氣揮春要由25元減至10元才能夠吸引客人。成功突圍賺錢的日本車站站牌檔主黃先生分析,受到金融海嘯影響,市民今年消費普遍愛平和愛講價,攤檔貨物只有減價才有出路。

賣充氣揮春要蝕離場

「我哋提早減價,希望最終可以清晒所有貨。」陳先生的公司共做了約4,000個牛角包頸枕,連日賣出不足半數,銷情一般,昨日決定每個由原價80元勁減至38元促銷,力求收回成本。另一位陳先生設計的吹氣iPhone軟墊,是昨日維園暢銷產品之一,但原來是由80元割價至50元才能熱賣,他慨嘆:「市道唔好,好多人都等減價至買。」
記者現場所見,價錢50元以下、體積較細小的物品明顯較受市民歡迎,例如專賣日本車站站牌及牛頭帽的攤檔便成功突圍。檔主黃先生表示:「金融海嘯香港人可能去少咗日本,佢哋見到呢啲日本地方名都會買番個嚟安慰吓自己。」他續稱:「今年好多人都會講價,唔係買唔起,只係想攞少少着數,你肯平畀佢,佢心理上舒服啲,就肯買。」
林先生的攤檔便食正市民「買平嘢」心態,他買進約3,000個塑膠食物鎖匙扣,每個定價15元,昨日已賣出約2,500個,「我都估唔到咁好賣,隨時年卅晚6、7點已經可以收檔。」但賣傳統風車及揮春的檔主曾先生則生意慘淡,他形容經濟差,應節的過年物品銷情呆滯。他的充氣揮春由25元減至10元才能吸引客人,但即使全數賣清,仍要蝕錢離場,「要賣啲新潮嘢至有銷路,因為係啲後生仔至肯使錢。」
本報記者

《市民心聲》
買花轉運
姚生與妻女:「我舊年冇買花,今年先買,因為今年非常唔好運,又病,股市樓市又跌,所以要買番棵桃花旺一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