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中的牛年 - 林夕

熊市中的牛年 - 林夕

可憐母親到發達兒子家,想拿點錢過年,結果給媳婦氣到要自殺,幸而不遂。人生自古誰無死,迫不及待主動出擊的理由,有輕於鴻毛,也有重於泰山之別吧。
為了不肖子有個不孝妻,發財後不給家用,供書教學後老來從子的寄望崩潰,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了,但絕望的爆破點,是為一筆過年應節費用,那理由就未免比雞毛更輕,犯不着。
生意人有數要埋,那是為過年關,不是為過年。過年本應是快樂喜慶的,要喜氣洋洋,有沒有必要像辦喜事般需要成本?錢都花在恪守傳統上,不值得,也不環保。年花、全盒、揮春都只是喜氣的道具,現在是甚麼年代,團年飯餐單一如平日家常菜,難道就生出家貧百事哀,過年連隻雞都沒有,就會杜甫上身,感嘆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一家人團聚,除了例牌的噓寒問暖,以新年之名不怕肉麻地講一下個人新年展望,倘能溝通得有深度,交流得夠到肉,也絕非靠大魚大肉成事。團年飯的話題,如果只能圍繞在魚有否蒸老雞是否冰鮮,過年吃甚麼才有點價值。
拜年送禮封利是,本來是意思意思,不過那是想炫耀的時機或怕丟臉的難關,都是面子問題,才讓傳統變成難關。喜氣要分享,但如果親友因你的利是出手低而看不起你,這些人不配跟他們講分享,反正,他們變臉總在打開利是之後,眼不見便亁淨,何必在乎這種人怎樣看自己而影響自己的年度財政預算案?
今年說恭喜發財比較虛無,說新年快樂卻比往時更有意義。如果我們能不大灑金錢於新春道具,依然能過一個快樂的年,新春照常喜氣,這個年關證明了甚麼?牛年不必不切實際恭祝牛市快來,在熊市中過這個牛年,也是百年一遇的反思良機。

逢星期五至日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