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二十五年的農曆年大除夕,北京中央電視台都播出重頭節目《春節聯歡晚會》(簡稱《春晚》)。十億中國人趕回家,全家圍着飯桌,邊吃團年飯,邊欣賞演藝「精英」載歌載舞、相聲、喜劇等。不過,今日的《春晚》已無法反映市民心聲,罵聲逐年增多,今年更有人索性搞一個民間版本《春晚》,與央視分庭抗禮。
這個民間版本被稱為《山寨春晚》,由北京從事電腦資訊的施孟奇籌備,目的就是叫板央視的正規春晚。
所謂「山寨」,在香港是指小型加工廠,但在中國別有意義。這是去年最紅的網絡詞語,○八年甚至被說成是「山寨年」。古代的山寨,多指盜賊聚嘯山林之地,《水滸傳》一百零八個草寇聚集的梁山泊,就是朝廷鞭長莫及的地下社會。今日的中國山寨,也有這種不受官方約束的意味。
這股「山寨」風潮始於去年六月深圳廠商出產一部盜版的「山寨手機」,在市場大受歡迎,令各類翻版貨乘勢而起,各種產品、服務、明星歌星、廣告電影,甚至鳥巢體育館等,也有山寨版本。今天已演化成為一種山寨文化,除了原來的惡搞、仿製等元素,也反映了草根、平民,以及嚮往自由創作空間的特性。今次的《山寨春晚》,就是這種山寨文化的總滙。它的內容都是央視春晚不會出現、卻最能引起草根市民共鳴的東西。網上流傳的《山寨春晚》節目單包括:三鹿集團領團表演的小品《有奶不一定是娘》、去年華南雪災和汶川地震災民領銜的大型古裝舞蹈《多難興邦》等。
中央電視台經過多年壟斷經營,已經發展成為財雄勢大、盈利能力超強的賺錢機器,而為了維持這種壟斷地位和巨大利益,它必然自覺地成為黨的喉舌,作為建制力量和既得利益集團的代言人。但社會日趨多元,建制力量和民間社會存在巨大的利益矛盾和衝突,中央電視台在某些領域,也就很難為普羅市民發聲了。
當中央電視台離民間越來越遠,春晚越來越貼近主旋律時,平民百姓就更想擁有屬於自己的春晚。《山寨春晚》的誕生,擊中了央視春晚的要害,劍指中共奪取政權的兩大法寶之一「輿論控制」。我們期望,給《山寨》一個機會後,還我們一個《春晚》奇蹟。
逢周二、五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