婦跌傷頭惹破傷風命危<br>屬罕見個案 病菌可經皮膚破壞神經

婦跌傷頭惹破傷風命危
屬罕見個案 病菌可經皮膚破壞神經

【本報訊】一名婆婆意外跌傷頭部後竟然惹上破傷風,現時命危在深切治療部留醫,是近年罕見個案。專家指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存在於泥土及灰塵中,可經皮膚入侵人體,破壞神經系統,如跌傷後傷口沾有泥土或鐵銹會更加危險。此外,容易污染奶類或雪糕的李斯特菌在本港越來越活躍,去年至今已造成四人死亡。記者:鍾麗霞

衞生防護中心在本月中錄得今年首宗破傷風感染個案,該中心發言人表示,患者是一名75歲在油麻地獨居的老婦,上月中曾在廣東省跌傷頭部,月底返港後又再跌傷下顎。她本月1日因吞嚥困難及牙痛等症狀進入伊利沙伯醫院治療,其後病情惡化,需插喉協助呼吸,目前情況危殆。

每10年須打疫苗

破傷風感染個案在港並不普遍,每年僅兩至四宗個案,去年並無人感染。傳染病專科醫生勞永樂表示,致病的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主要存在於泥土及灰塵中,只要皮膚上有微細傷口,細菌已可進入皮下組織,並在缺氧的環境下滋生,並會產生毒素破壞神經系統,影響呼吸系統的肌肉組織,令患者因呼吸困難死亡。
港人普遍在年幼時已注射預防破傷風疫苗,故近年本港的破傷風個案不多。但由於很多人不會在注射疫苗後,每隔10年也補打加強劑,增加了感染的風險,故市民應每10年注射一次。
此外,越來越多市民感染李斯特菌,今年首兩周已有兩人染病,包括一名78歲老婦,在病發三日後即告死亡;另一名21日大女嬰曾併發腦膜炎,現已康復出院。

李斯特菌趨活躍

本港去年已有17人感染李斯特菌,當中三人死亡,並有兩名孕婦感染後分別早產及流產。該中心在新一期《傳染病直擊》公佈,今年首半個月已錄得兩宗李斯特菌感染個案,首宗個案的患者是一名出生21日的女嬰,因發燒及嘔吐進入仁濟醫院治療,之後更併發腦膜炎,化驗證實感染了李斯特菌。患者母親在懷孕34至35周期間,曾出現低燒、喉嚨痛、頭痛及腹瀉等症狀,但檢查未發現帶有李斯特菌。由於女嬰出生後曾飲用奶粉,母親在懷孕期也經常進食雪糕、牛油及牛奶等高危食品,暫未能確定感染源頭。
另一名78歲獨居老婦,本月11日突然在家中暈倒,送往聯合醫院治療,因敗血病及多個器官衰竭入院三日後死亡,化驗證實是李斯特菌入血致死。患者的兒子表示母親並無飲用奶製品的習慣,衞生防護中心正調查感染源頭。

預防方法

1)小心消毒及包紮傷口

2)帶有沙石等不清潔的傷口應由醫療人員徹底治理

3)有需要時注射預防疫苗
資料來源:衞生防護中心

破傷風小資料

致病源:破傷風梭狀芽胞桿菌
症狀:上下顎及頸部因肌肉收縮而感到痛楚,嚴重者會因肌肉痙攣不能張嘴或吞嚥,一旦影響呼吸系統的肌肉組織,患者會迅速死亡
傳播途徑:皮膚表面傷口
潛伏期:4至21日
治療:接受破傷風免疫球蛋白及抗生素等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