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寂多月的股票掛鈎投資(簡稱ELI)市場,隨着市況急挫再度轉趨活躍。不少投資者冀藉相關衍生工具「撈底」,或賺取高息。據了解,滙控(005)、國壽(2628)、盈富(2800)、建行(939)及中行(3988)相關的ELI是近期市場大熱,由於有關股份波動性高,這類ELI年回報率高達30厘。
自去年9月雷曼爆煲以來,投資者對衍生工具避之則吉,市場人士指出,去年11月及12月,ELI近乎「零成交」。不過大市急挫,重磅股滙控遭大行唱淡後成為拋售對象,股價跌至98年以來新低,近期投資ELI明顯增加。
永隆創興已停售ELI
比聯結構性產品執行董事盧穗欣表示,近日買ELI的投資者確有上升趨勢,主要由於個別股份急跌後,股價有一定吸引力,他們不介意以較低的價格接貨。不過主要在私人銀行或證券行層面,而非一般銀行零售層面,相信與銀行監管指引收緊有關。本報曾致電永隆及創興銀行(1111),兩銀行均表示已停售ELI產品。
市面上的ELI,是由發行人開出行使價、投資期及年息回報,大額投資者一般獲得較吸引條款,以投資期28日的滙豐ELI為例,投資額100萬元以上,行使為現價75%(以昨日收市價計相當於42.75元),年回報率30厘。另一發行人的滙豐ELI,投資額1萬元,行使價為現價82%(按昨日收市價相當於46.74元),年回報率則為25厘。
回報率可達30厘
荷銀私人投資產品部董事何啓聰指,投資者買入ELI後,發行商須為掛鈎股份做對冲,若正股價格下跌,發行商亦會在市場買入相關正股,理論上對股價有輕微支持。不過盧穗欣指,買ELI的人增加,並不代表相關股份見底,即使投資者接貨及發行人買正股做對冲,根本不足以抵禦市場上的沽壓。
買ELI的投資者,實際上是沽出相關股票的認沽期權,收取期權金作回報,若正股價格到期日等於或低於行使價,投資者收取期權金後,須按行使價接收股票實貨。
市場上部份ELI產品條款
滙豐控股(005)
‧投資期:28日 行使價:現價75% 年息:30厘
入場費:100萬元 發行商:麥格理
‧投資期:28日 行使價:現價82% 年息:25厘
入場費:1萬元 發行商:比聯
中國人壽(2628)
‧投資期:33日 行使價:現價80% 年息:30厘
入場費:300元 發行商:巴克萊
‧投資期:28日 行使價:現價84% 年息:17.3厘
入場費:1萬元 發行商:比聯
盈富基金(2800)
投資期:28日 行使價:現價85% 年息:30厘
入場費:300萬元 發行商:瑞信
資料來源:股票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