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奧巴馬背上的三座大山 - 盧峯

蘋論:奧巴馬背上的三座大山 - 盧峯

國家廣場的百萬人潮散去了,國會山莊前的喝采聲消失了,禮炮聲靜下來了,慶祝新總統就職的舞會結束了。剛宣誓就任的美國總統奧巴馬終於要正式接過喬治布殊留下的爛攤子,真正面對內政、外交、經濟上的種種難題。
在就職演說中,奧巴馬已明言美國面對很大的挑戰及困難,要求國民一起承擔解決難題的責任,一起解決問題,並預計很多問題要好幾年時間才能解決。奧巴馬這樣說不僅是因為需要降低國民對新政府的期望,更因為美國的困境實在非常嚴重,實在不易解決。
以經濟為例,喬治布殊政府、聯儲局在過去半年動用了過萬億的資金希望改善次按帶來的危機,希望穩住金融體系及整體經濟。只可惜過萬億資金不但未能止住經濟的跌勢,連金融機構的壞賬也未能處理,連資金緊絀的問題也未能紓緩。一些原先以為已度過難關的大銀行更需要再次伸手向政府要求注資。奧巴馬的經濟團隊雖然有薩默斯(LarrySummers)這樣的老手,但金融黑洞深不見底,奧巴馬是否有足夠彈藥扭轉亁坤,令金融體系短期內恢復生機實在是個很大的疑問。假若金融體系未能在短期內重新正常運轉,各行各業的衰退期將會拖得更長,失業的問題將惡化得更厲害。
事實上美國實體經濟變壞的程度已非常嚴重。失業率飆升至百分之七以上,大型製造業如汽車業只能靠政府貸款「吊命」,地產、建築業就像一潭死水,毫無生氣。惡劣的經濟情況再加上金融海嘯長時間持續很容易造成一個投資、消費不斷萎縮的惡性循環,令美國陷入像日本那樣的長期經濟不振。到時候奧巴馬不管再說甚麼也不可能挽回國民的信心及信任。
經濟問題固然棘手,如何扭轉外交形勢,如何從伊拉克抽身,如何落實對阿富汗的支援同樣不好辦。奧巴馬本人的國際聲望當然比喬治布殊高,他的新政府在外交上也表明不會再像布殊那樣採取單邊主義行動。然而喬治布殊主政八年對美國的國際形象及對外關係已造成相當大的損害,不少原本關係密切的盟邦包括歐洲盟邦對美國開始採取若即若離的態度;奧巴馬及希拉莉再賣力也不容易在短期內贏回信任。伊拉克及阿富汗更是很大的難題。十多萬駐伊美軍如何撤、怎樣撤足以影響整個中東地區的穩定,操之過急的話更可能重演美軍倉皇撤出南越的狼狽情況。
加強支援阿富汗,打擊塔利班及阿蓋達是奧巴馬外交新政的重點。但阿富汗地形險惡,國內部落、派系只有比伊拉克更複雜,美國的先進軍事科技基本上無用武之地;阿富汗政府本身能力又有限,不可能對塔利班及阿蓋達採取全面軍事行動。若果奧巴馬真的想從根本改變阿富汗的局勢,他不可能倚賴其他國家包括北約成員國的幫助(德、法等國已表明不會增兵阿富汗),他只能派出大量美軍長駐阿富汗的重點地區。可是,美國人民願意支持美軍直接介入另一個中東國家的事務嗎?
還有一個頭痛的問題是奧巴馬能否順利打進、駕馭華盛頓的權力圈,令施政順暢。奧巴馬無疑是個受公眾歡迎的領袖,但他並非華盛頓權力圈中人,在華盛頓政圈的盟友不多,基礎較薄弱。若果他不能順利在華盛頓權力圈包括傳媒、智囊組織、國會議員及幕僚建立良好關係,他便可能重蹈前總統克林頓的覆轍,上任後被各種各樣不利傳聞、不利謠言、小道消息困擾,要花費大量力氣澄清傳聞,無法在執政初期順利開展施政。

這幾個考驗都不容易過關,奧巴馬只要在任何一方面有失誤,等待他的就不再是掌聲、喝采聲,而是噓聲、抱怨聲!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