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按着第16任總統林肯用過的《聖經》宣誓就職後,奧巴馬(BarackObama)正式成為美國首位黑人總統。他的就職演說揭櫫他的治國理念,要3億美國人以希望戰勝恐懼,以團結代替分裂,以犧牲取代安逸,以國際合作取代單邊主義,所有人都要負起責任,開啓「一個負責任的新時代」,共同克服危難,重新塑造美國,延續先人「通往繁榮和自由之路」。
奧巴馬的演說,沒有長篇大論,沒有華麗修辭,但鏗鏘有力。一開始,他感謝前任喬治布殊效力國家,但緊接着他對着出席就職禮和聚集在國家廣場的200萬人,坦承美國正身陷危機:「國家正在打仗,對抗一個廣大的暴力和仇恨網絡。我們的經濟嚴重地衰弱,是部份人貪婪和不負責任的結果...」
「挑戰一定會克服」
美國面對的挑戰,他洋溢樂觀精神說:「美國知道:挑戰一定會克服」;但他又一次坦言,挑戰不能一蹴而就克服。那麼辦?
對於經濟挑戰,他的答案是沒有捷徑,必須效法是承傳先人「忍受鞭打,開墾惡土」、「掙扎犧牲,幹活至隻手粗糙」的精神;必須「為經濟增長奠下新基礎」,「修橋築路,鋪設電纜網絡和數碼線路」,「讓科學重歸正本」,「擷取太陽、風力和泥土」,「改革中小學和大學」。
搞基建,重科技,發展新能源,改革教育,都是奧巴馬政府振興經濟之路。很大政府,但他強調:「我們今天要問的,並非政府是否太大或太小,而是能否做出成績。」
「裂縫很快會消弭」
對於外交挑戰,他打倒喬治布殊的獨行獨斷「牛仔外交」,開宗明義說:「美國是國家的朋友……我們已準備好再一次領導世界」。領導世界不一定用軍事力量。「要記得先輩壓倒法西斯主義和共產主義,不只用導彈和坦克,還憑着堅定的團結和不撓的信念。他們明瞭,單憑一己力量,我們不足以自保」。
因此,在他的年代,「要開始負責任地將伊拉克,交還給伊拉克人,並在阿富汗打造要辛苦攫取的和平」;「努力不懈地減低核威脅,並逆轉正在變暖的地球」;「對於回教世界,基於互利和互相尊重的原則,尋找新的前路」;「對於那些透過貪污、欺騙、打壓異見者而穩住政權的人,要知道你們處於歷史錯誤的一面」。他矢言:「美國須扮演引導世界走向和平新紀元的角色」。對於種族,他相信「裂縫很快會消弭」,因為在這一天,他自己,一個曾在美國餐廳不獲招待的黑人男子之子,終於能站在眾人面前,「作出最莊嚴的宣誓」。
儘管奧巴馬的演說不像甘迺廸1961年就職演說那般高調直接呼籲國人為國家服務,但他說:「現在我們需要做的,一個負責任的新時代」,每個美國人,對自己、對國家、對世界都要負責任。有了責任的文化,他放眼遠方,他號召國人「憑着希望和德行,讓我們對抗冰冷的寒流,承受所有來襲的風暴」,「我們不掉頭,我們不退縮」。
聽完讀完這篇演說,丹尼森大學總統語言專家豪厄爾說:「演說似一篇宗教說教,他要我們回歸傳統的美好價值,以懺悔心態迎接將來。」懺悔了,可展開新天,奧巴馬發表演說後,第一個動作,就是將1月20日定為「復興和和解日」,配合重塑美國的呼籲。
美聯社/路透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