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螺洞不尋常枯木惹關注<br>漁護署視察 料「殺手」是霜凍

沙螺洞不尋常枯木惹關注
漁護署視察 料「殺手」是霜凍

【本報訊】被譽為香港最有生態保護價值的大埔沙螺洞,昨日有環保團體發現大面積的植物及螞蟻不尋常死亡,懷疑有人噴射化學物品「下毒手」。但漁農自然護理署昨日派員視察後,認為「殺手」是幾日前的霜凍。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高級環境保護主任梁士倫博士,昨日帶記者到沙螺洞視察「災情」,沿途不難找到大片枯萎的草木,泥路上更遍佈螞蟻屍體。他說,枯萎的植物沒有被山火燒過遺下的灰燼,因此相信與最近八仙嶺山火無關。枯萎的枝葉也不像是季節變化自然凋謝,他不排除有人噴射化學農藥。
他說,沙螺洞具有生態保育價值,擁有多條河道、池塘淺灘、沼澤及林地,也有多種稀有動植物,包括鬥魚、青蛙、淺水魚類及蜻蜓。若有人惡意破壞,政府應該調查。他昨日獲悉在網上有人發佈「災情」後到現場視察,並通知漁護署。

溪魚數量無明顯變化

漁護署發言人說,昨日派員到沙螺洞實地視察及抽取樣本,初步認為是幾天前的霜凍造成。漁護署解釋,枯萎的植物主要是生長在濕度較高的範圍,例如蕉樹及水翁類植物,樟樹等較耐寒植物則未受影響。
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博士說,他昨日到現場視察後,同樣相信是霜凍造成今次大規模植物枯萎。當中以薑花、薇甘菊、野牡丹情況最嚴重,但水翁和對葉榕,除了樹葉枯萎,樹莖還是柔韌。
他又看過附近的溪流,察覺溪水還是清澈、沒有噴射殺蟲劑的泡沫。溪中大小魚兒數量也沒有明顯變化,相信不會是有人噴射化學物品。他說,只要過一段時間,自然生態會生機再現。
政府「新自然保育政策」將沙螺洞納入為優先加強保育的地點,希望以公、私合作方式保育及發展該區。有建議由沙螺洞發展有限公司和綠色力量合作,在區內興建骨灰龕及將荒廢學校改建為一所生態教育中心,發展商會投資保育工作。

世界自然(香港)基金會在沙螺洞發現大片植物的部份枝葉枯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