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畫報》每年都做一個關於書的專輯,對書的熱情滿瀉。檢視國內讀者的閱讀品質,對比早前香港幾間書店公布的年度暢銷書榜,明顯是內地讀者的閱讀寬度、廣度與深度都勝一籌。
看見愛書人同在一塊分享閱讀的得着就覺歡喜,新年快到,講「書」似不吉利,但在低潮時期,多讀書多進修是累積財富的另類方法。
記者訪問愛書人,登堂入室,滿牆滿櫃的書,看起來很具氣勢。但其實愛閱讀也不一定得藏書,錢鍾書就常說,他家的書最少了,有甚麼書想看,就去圖書館借。當然,遇上真心喜歡的書,能夠擁有,得空拿來翻揭,也是幸福的事。
說到書的未來大勢,與出版社和書店也有關。內地出版社水準參差,但因讀者數量龐大,反而可以造就小眾優質讀物。有些本來是傳統學院出版社,近年也因應市場需求,出版較開放與活潑的作品,如人民文學出版社去年出版的《閃開,讓我歌唱八十年代》大賣,喚起了一代人的八十年代記憶,令出版社也十分驚喜。
港台兩地也有一些小型出版社,老闆連職員不過三兩,只出自己喜歡的書,單看生意經是虧本玩意,但當事人樂在其中,能夠自由盡心做自己喜歡的書,這也是運氣。像台灣有一家叫行人出版社的,專門引介翻譯冷門而前衞的作品,開拓讀者視野,藝高人膽大。沒賠錢,但已賺了口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