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去年9月雷曼倒閉掀起全球金融海嘯第一波,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公佈外滙基金業績時再度預警,首次以金融市場「第二波衝擊正在逼近」描繪當前形勢,呼籲各界高度關注,鑑於現時新興市場「體質」已較虛弱,故「傳染性(所受影響)會比第一波厲害」。他其後接受查詢時補充,英國政府近期向銀行推出新一輪救市措施,是市場值得關注第二波擴散的訊號之一。 記者:劉美儀
銀行界亦認同金融危機尚未解除,並可能掀起新一輪風浪,包括集資浪潮、信貸緊縮,甚至金融機構再倒閉。消息則指,第一波衝擊下,新興市場並未出現顯著結構性問題,刻下歐美金融機構相繼國有化,不排除新興市場會成為外圍勢力借機「興風作浪」的對象。
銀行08年「見紅完全唔奇」
普遍新興市場經濟已較去年雷曼倒閉時下滑不少,失業率趨升,任志剛形容有關市場的「底子」已經「弱咗」,儘管本港銀行體系健全,但國際以至區內金融機構,08年業績「見紅完全唔奇」,稍後2、3月間企業或相繼公佈很差的業績數據,屆時可能掀起市場震盪。他說難以預測第二波影響程度會否超越上次,惟傳染情況肯定較第一波厲害。
滙豐控股(005)近期沽壓蓋頂,被問及金管局會否仿效英國,購入滙控優先股或注資?他拒絕評論個別銀行,並婉轉表示,近期有審慎經營而毋須政府注資拯救的銀行,亦受到外界注目而成為目標。他形容「古怪事情正在發生」,難以預計即將出現的情況。
渣打:銀行或「被迫」集資
渣打香港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洪丕正指,歐美銀行去槓桿化(de-leveraging)行動尚未結束,市場以為已近尾聲的擴股集資活動,可能重新出現。在集資陰霾籠罩下,股市前景將異常反覆,監管機構已放鬆對銀行資本要求,但在投資界大合奏下,他指市場動力不容忽視,可能「迫使」資本充足的金融機構,亦要低頭集資,惟他相信本港相對全球而言狀況仍然較佳。
滙豐銀行執行董事王冬勝亦不排除第二波衝擊會引致金融機構倒閉的可能,金融危機已延伸至經濟,再擴展至企業層面。他指區內銀行體系儘管相對穩健,惟在連鎖效應下,新興市場銀行體系以至信貸市場狀況,難免會受影響。
隨着歐美銀行越趨國有化,恒生銀行(011)總經理馮孝忠指,亞洲市場因前者資金「班師回朝」而出現信貸緊縮情況,將越見嚴重,特別是區內的資本輸入國如韓國等,所受影響將較資本輸出國如香港、台灣等較為顯著。
金融猛人看第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