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和立
中國問題評論員
二○○九將是中國在國際舞台大展拳腳,戮力投放軟、硬權力以達到「準超級大國」的關鍵年。表面上胡溫領導層好像全副精力放在「保八」,即保證經濟起碼有百分之八的增長,與創造近三千萬個新職位等繁重工程;實質上身兼中共總書記與三軍總司令的胡總最專注的是中國製造的航空母艦何時出籠等關乎「準超級大國」崛起的問題。更誇張的是,北京已準備花費高達四百五十億人民幣大搞軟權力投放,向世界硬銷中國文化與「中國發展模式」的魅力!
據海外媒體報道,主要官方喉舌如中央電視台、新華社、人民日報等將大肆擴張,包括成立中國首個類似CNN與BBC的二十四小時英語新聞頻道,以及增加更多語種的廣播與新聞資訊等。在月初舉行的全國宣傳部長會議上,分管意識形態的政治局常委李長春便要求負責「外宣」的幹部「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的時代主旋律」。老李呼籲文化與媒體單位要「促進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努力增強文化軟實力,進一步提升我國家形象」。
近幾星期主要媒體都爭先恐後吹噓「中國模式」如何偉大。例如號稱胡總智囊的北大教授俞可平表示,「中國模式之所以在近年來受到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格外關注,便是所謂的『東亞模式』和『拉美模式』在近年的失效」。俞認為中國文化與體制「豐富了人類對社會發展規律和道路的認識,促進了全球化時代人類文明的多樣性發展。」根據中國科學院剛發表的報告,中國文化的國際影響力全球排第七,但有機會突飛猛進。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研究員董漫遠聲稱,中國的軟權力優勝過西方。董教授說,「中國特色軟實力本質是和平與和諧,特點是尊重世界多樣性、開放包容、友愛無界」等等。
問題是,中國文化與體制真的崇尚和諧、開放與包容嗎?君不見胡總上月在總結改革開放三十周年的宏文中,嚴厲批評黨內的開明分子,並高喊北京絕不會「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中共「決不走改旗易幟的邪路」嗎?試問,假如中國對世界文明的貢獻只局限於胡總再三強調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話,誰會理睬中國甚麼勞什子軟權力?清華大學著名媒體學者李希光便坦言「一個國家的軟實力體現在其對民主、自由、人權和其他『普世價值』的定義權和解釋權」。李教授指出要想增強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吸引力,「必須讓全世界聽到的是中國人講的有關自己的民主的故事、自由的故事、人權的故事和法制的故事」。遺憾的是,中共根本不允許知識分子表達他們對人權與民主的訴求。前一陣三百多位作家與學者發表《○八憲章》後,包括劉曉波在內的發起人都受到官方拘留與恫嚇等不文明對待。北京連《○八憲章》也容忍不了,它所謂軟權力那裏會有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