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貿易結算 冀上半年拍板<br>爭取進口商收錢後毋須結滙

人民幣貿易結算 冀上半年拍板
爭取進口商收錢後毋須結滙

【本報訊】去年底中央公佈14項挺港經濟措施,當中金管局與人民銀行貨幣互換協議(本港一般稱掉期協議)昨簽署。至於對本地銀行影響較深遠的人民幣貿易結算業務,消息指,該局正與人行商討具體細則,包括爭取允許合資格企業在港開人民幣存款戶口,並讓進口商將收取的人民幣資金,留港轉為人民幣存款,毋須結滙。 記者:劉美儀

據悉,雙方期待上半年內,人行能就有關業務公佈管理辦法,及合資格進出口商名單。待清算行中銀香港(2388)獲授權,擴闊現有清算平台設施後,當局估計最快可於接着兩個月內,讓內地合資格進出口商及其在港「對家」夥伴,正式在港展開人民幣貿易結算。

將擴大發人債安排

金管局總裁任志剛昨在北京表示,貨幣互換協議有助推動兩地進一步發展人民幣業務,至於本港進行人民幣貿易結算事宜,現仍在研究中,尚未有具體實行時間表。中港雙方亦會研究擴大人民幣發債安排。
截至去年11月,本港人民幣存款降至619億元人民幣。自04年初人民幣存款業務在港出台後,除指定商戶可將收到的人民幣款項透過賬戶單向兌換成港幣外,企業一直未准開立人民幣存款戶口。消息表示,雖然中央公佈的人民幣貿易結算,理論上覆蓋中港兩地進出口貿易,亦不會區分是否經港轉口,但目前本港人民幣存款量不多,會形成「自然制約」的瓶頸,令在港人民幣貿易結算規模有限。
因此消息指,除非合資格進出口企業獲准在港開立人民幣存款戶口,並把人民幣收入賬款留港轉換(conversion)為存款,配對日後本地結算時支付需要,否則以本港作為跨境貿易結算試點的測算成效,將很難彰顯。

結算規模料有限

早於04年,特區政府向中央提出本港人民幣業務3項發展建議,包括人民幣發債、貿易結算及貸款,消息說,人民幣貿易結算獲准開通,當中涉及銀行貿易融資服務,可被視為本港進行人民幣貸款零的突破。不過,按目前人行與金管局進行的商討,貿易融資可能只涵蓋銀行根據出口商提單開出的信用狀(L/C)服務,涉及貿易貸款的信託憑據(TrustReceipt)領域,則未必獲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