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森
資深傳媒工作者
特首曾蔭權在毫無預警下推遲政改諮詢,理據牽強,劣評如潮。如果「集中精神應付金融海嘯」的理由成立的話,所有會引起爭議的政策都應該停擺,粗略想想,已包括了最低工資、醫療融資、停車熄匙、教學語言微調、淫審制度檢討、公共廣播政策……等等,除了應付金融海嘯的財金官員外,三司十二局,起碼有超過一半官員不用上班,沒工作可做。停薪留職,可以節省大筆公帑,不失為「集中精神應付金融海嘯」馬上見效的最好辦法。
時間充裕是信口雌黃
為何政改諮詢突然緊急叫停,人民銀行行長周小川日前在深圳提出「金融海嘯極易引發政治風波」的一番論述,可以見到阿爺的身影。叫停諮詢,是中央交給曾蔭權的政治任務,即使把特首和特區政府的誠信都賠上了,也要硬着頭皮完成。
表面看來,現在離二○一二年還有三年,即使政改諮詢推遲大半年,時間亦相當充裕。
但俗語說,大話怕計數,把時間推到二○一二選舉年,然後倒數,「時間充裕」的說法,顯然是信口雌黃。
二○一二年七月特首換屆,九月新一屆立法會選舉。特首選舉,按過往經驗,在該年的年頭舉行。中央否決了二○一二雙普選,特首仍然由小圈子的選舉委員產生,如何提名,選委會怎樣產生,名額擴大到多少人,全部都對二○一七普選特首有深遠影響,肯定爭議不斷。按過往做法,新成立的選舉委員會,應在前一年,即二○一一年的第三季產生。
最後或只能匆匆通過
要邁向二○一七年普選特首,按常理,這個全新的選舉委員會,理應大幅增加代表性,怎樣擴大選民基礎,人數增加多少,部份成員會否透過直選產生,都要從長計議。用新選舉辦法產生選委會成員,誰有資格當選民,先定資格標準,又要重開選民登記,非要三、四個月時間不可。選舉委員會的產生辦法,要在二○一一年的第一季,全部準備就緒。
立法會的情況就更複雜,那些功能組別要刪除?不刪除的,如何擴大選民基礎?擴大後,選民又要重新登記。短短幾句話,過往已經爭議幾年無法達成共識。騰出來的功能議席變成分區直選,議席如何分配,選區要否重新劃界,也是需要時間平息爭端,才能定案。
定案以後,還要立法,議員們當然不會放過任何一個在細節中的魔鬼,逐條審議,每項修正,曠日持久。要保證二○一○年底前完成立法,法律條文起碼要在第三季前提交。即使諮詢真的在二○○九年底如期開始,時間也極度緊迫,最多只有半年多一點時間諮詢民意。政府提出的方案如果太離譜,又要修修補補,幾番折騰,討論時間所剩無幾。
屆時,政府又會說時間無多,不容再議,立法會各派互相指摘對方是阻礙民主發展的罪魁。最後的結果可能是:政改方案,時間緊迫,不理好醜,匆匆通過。推遲政改諮詢,不是政府說得輕描淡寫那麼簡單,內裏充滿不可告人之目的,我們不應等閒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