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公開承諾停研核武<br>擁2000枚核彈 技術已成熟

中國公開承諾停研核武
擁2000枚核彈 技術已成熟

中國國防部昨日發佈《2008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首度公開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並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平時核武不瞄準任何國家。有軍事研究者指,中國目前至少已擁有2,000枚核彈,這些核武的技術已十分成熟,暫時毋須再發展,但軍方會繼續改善運載工具,提高核武打擊的精確度。

國防白皮書近三萬字,是中國自1998年以來第六度、也是胡錦濤任軍委主席後第三度發表。白皮書指,中國軍隊奉行「積極防禦、自衞和後發制人」戰略原則,主動預防和化解戰爭危機,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並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器,降低核武器在國家安全政策中的作用。中國自1964年成功試爆核武後,即宣佈「不首先使用」原則。這支由中央軍委直接掌握使用的戰略部隊,目前已具備戰略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能力,是中國軍隊的「撒手鐧」。

提高核武器打擊的精確度

澳門國際軍事會會長、資深軍事評論員黃東在接受記者電話採訪時稱,中國公開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再度證實了中國的核彈頭小型化技術已十分成熟的傳說,「核武器本身暫時毋須發展,但中國會繼續改善運載工具,提高核武器打擊的精確度,這才是最要緊的。」他說,中國至少擁有2,000枚核武器,有能力進行核自衞。
白皮書亦對中國的海陸空三軍的未來發展做出闡述。海軍堅持「近海防禦」戰略,但沒提到航空母艦。軍方上月曾坦承正「認真考慮建造航母的可能」;空軍則要「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近幾年中國空軍大規模更新戰機,目前已擁有逾千架先進戰機和長途奔襲作戰能力。至於陸軍則要向「小型化、模塊化、多能化」發展,由區域防衞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白皮書還回顧了過去30年軍費支出,力陳軍費支出少於西方國家,但沒有透露這支擁有230萬軍人的軍隊今年的國防開支預測。

中國強調核武不瞄準任何國家。1999年閱兵儀式中,解放軍所展示導彈。資料圖片

白皮書反映海軍走向遠洋

台灣前國家安全會議研究員蘇紫雲表示,國防白皮書反映出中國海軍走向遠洋發展的方向,從這次派艦前往亞丁灣護航的舉動來看,中國整合國防、外交資源的作法值得參考。至於其發表的時間與美國新任總統奧巴馬就職安排在同一天,蘇認為,除了部份巧合外,也隱含某種政治語彙,就是要向美國新政府傳遞中國軍事透明化的訊息,從某方面看,這也是中美雙方的一種軍事互信。
此外,中國國防部發言人昨首度回應國慶大閱兵,稱閱兵涉及陸、海、空和二炮、武警等,並展示新型武器,「參閱要素將更加齊全,裝備類型更多樣,兵種專業更全面。」
新華社/本報記者

中國軍方昨發表國防白皮書,並證實今年國慶將大閱兵。圖為解放軍在操練。美聯社

08國防白皮書重點

‧奉行積極防禦的國防政策
‧海軍堅持近海防禦的戰略
‧陸軍由區域防衞型向全域機動型轉變
‧空軍加快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
‧首次公開承諾停止研發新型核武
‧重申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和核武平時不瞄準任何國家
‧武警是國家處置突發事件突擊力量和反恐重要力量
‧中國安全環境改善,但對台獨、疆獨和藏獨保持警惕
‧着眼遏制危機和戰爭,強調主動預防、化解危機,懾止衝突和戰爭爆發
資料來源:新華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