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聞港府有意帶頭在夏天辦一個類胡士托音樂節,說「驚聞」,因我懷疑出點子的高官或智囊,有心替香港民眾灌入更多音樂熱情,但似乎不是太明白胡士托的精神。胡士托不僅是草地與音樂與夏日,也不僅是自由與放縱,廣義上來說,胡士托其實是一種反建制、反叛與對抗權威的聲音行為藝術。
港府這樣牽頭辦,難道可以容許異議聲音在草地發聲嗎?樂隊是甚麼人?連冰島歌后Bjork在香港和內地演唱會最末唱一首Independence,馬上觸怒內地愛國憤青,類似情況在香港官辦場合發生,有關單位是否可以如此寬容,並有適當的應變能力?這個例子看似無關重要,卻是一項指標,決定了演唱會的性質與成功。
北京迷廸被認為是中國胡士托,由民間音樂人發起,也有時候因應中央指示,而要避開敏感時刻。但因為愈辦愈成功,愈來愈制度化,音樂也愈來愈守規矩,反而令人覺得失卻本意。於是有前衞音樂人另闢蹊徑,另辦迷你迷廸,要確立自由發聲的重要。
台灣的夏日音樂節也很成功,像野台開場,春天音樂祭等,在海邊邀來各類獨立樂隊放聲高歌,把一個夏日的鬱悶發洩出去,這與政府無關,都是有心音樂人自行發起。以前牛棚間有獨立音樂會,自負盈虧,但老實說,只限於小眾樂迷。坦白說,港式音樂大騷,印象中從來就是那些港星賑災匯演,在跑馬地馬場消磨一個下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