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在林肯腳下 想的是羅斯福新政 - 盧峯

蘋論:在林肯腳下 想的是羅斯福新政 - 盧峯

兩個多月前美國總統大選當天晚上,幾十人來到華盛頓的林肯紀念堂(LincolnMemorial),默默的圍着一台收音機,聽着電台宣佈奧巴馬贏得大選,成為第一位黑人美國總統。
前天,林肯紀念堂再次有人聚集。不過這次聚集的人有幾十萬。他們聽的也不再是原子粒收音機,而是著名歌星、名人如StevieWonder、湯漢斯、丹素華盛頓、TigerWoods的歌星式發言,而是候任總統奧巴馬的演說。
對奧巴馬來說,站在林肯紀念堂發表演說雖然比不上就職演說那樣重要,但也饒有意義。在那兒,他面向着的是開國元勛華盛頓的紀念碑,背靠的是解放黑奴的林肯的巨大石像,腳踏的是黑人民權領袖馬丁路德金發表〈Ihaveadream〉(我有一個夢想)演說的石階。還有甚麼地方比林肯紀念堂更能體現奧巴馬出任總統的歷史與政治意義呢?
華盛頓、林肯、馬丁路德金在奧巴馬心中,在奧巴馬的演說中當然有很重的份量。但在即將上任的一刻,協助美國扭轉大蕭條頹勢的小羅斯福(FranklinDelanoRoosevelt)也許更受奧巴馬重視,也許能為奧巴馬提供更多指引;特別在推動改革及挽救經濟上,奧巴馬很希望追隨羅斯福的腳步及經驗。
別的不說,單單看羅斯福如何在上任頭一百天內通過大量重要的改革法案就肯定讓奧巴馬羨慕不已。根據ArthurM.Schlesinger,JR的《TheComingoftheNewDeal》,羅斯福是在一九三三年三月四日就任的,五天後他向國會參眾兩院提交他的第一條救市法案──銀行改革法案,促請議員盡快通過。結果眾議院只花了四個小時就一致通過法案,參議院審議的時間更短,只花了三個多小時就以大比數通過法案。換言之,羅斯福政府中午提交法案,到晚上八時已完成整個立法程序,正式成為美國法律。像這種兩黨全力配合、政府國會通力合作的精神,奧巴馬怎能不羨慕呢?

事實上當前美國的經濟形勢也相當嚴峻,極需要兩大政黨、政府及國會誠意合作,聯手救市。以失業情況為例,失業率已升破百分之七,未來幾個月可能進一步上升至百分之九以上甚或突破雙位數。作為美國經濟核心的金融業更是一片愁雲慘霧,聯邦政府注資再注資也未能令各大銀行回復正常健康狀況,資金緊絀的問題依舊困擾整個行業,令整體經濟難有起色。
其他行業包括房地產、建築、服務業、製造業同樣疲不能興,既缺乏新的投資,也無法找到新的市場。各州政府、地方政府同樣因財困、債台高築而被迫逐步削減、終止某些公共服務,令整個社會面對幾十年不見的緊縮情況。
面對這樣惡劣的情況,奧巴馬新政府必須盡快推出金額龐大的救市方案,包括大幅減稅及擴大基建開支。可是要盡快落實方案,奧巴馬必須像羅斯福那樣得到共和黨議員的支持,必須像羅斯福那樣得到國會兩院的積極配合。假若共和黨不願合作,用程序拖延通過救市方案,奧巴馬民望再高,再努力也無法扭轉經濟頹勢,只能眼看美國經濟以至全球經濟進一步下滑。
此時此刻,在上任前夕,奧巴馬心裏怎能不想跟羅斯福一樣呢?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