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班地產投資者的飯局裏,上海出生、香港長大的樂美荻相對年輕。金融海嘯後,她與其他投資者一樣,都想捕捉最新巿場趨勢。沙士的時候,她在三星期內買賣口罩賺了14萬元。現在經濟向下滑,她獨家代理一隻特效紅酒除迹劑,開拓紅酒配套巿場新路線。
聖誕及新年過後,樂美荻早前策劃營銷的紅酒除迹劑開始在多家紅酒店銷售。這種除迹劑,在美國巿場已發售超過10年;在香港這個繁華貪新鮮講派頭的金粉地,飲紅酒要袋一支除迹劑?試問酒到濃時,人真會在意那裏濺了一點紅酒迹?「我相信OL及注重儀表的人,都會有興趣用這種產品。就好似放一支潤手霜在手袋,這種習慣要培養。」
變通之道=商業創意
她的一盤生意成功與否,拭目以待。父親以往是廠商管理層,認為女兒最好安份打工,不支持她創業做生意。其實樂美荻小學一年班時已有「賺錢」經驗,把HelloKitty記事簿加入香珠,吸取香味,「令紙張加上香味是增值,與別不同,我試過用幾毫賣一張自製香紙給同學。」
長大後,她還是喜歡為貨品不斷增值,賣紅酒之餘,也想到要讓紅酒進入更佳境界而賣醒酒器。飲紅酒,吃芝士或鹹豬手還有燒鵝髀一類高脂肪食物,美酒佳餚,她都認為是可開發的配套生意。商業創意,其實就是變通之道。
三十出頭,在澳洲讀大學,主修巿場學,樂美荻曾經是百事公司亞洲總部銷售經理,五萬元一個月,經常穿梭全球,完全滿足年輕想飛的心態,六、七年後,她依然喜歡能到世界各地的工作性質,但回心一想,「為別人打工,多悶。」其後改行做過地產,又到過國內管理官方車會,閒來也替家人做各種各樣的投資,只要是可行的生意之路,她都有興趣鑽研。
機緣巧合,樂美荻認識了在地產投資圈子內有「摩王」之稱的黎汝遠及陳清白等人。了解一班地產炒家的思維模式,對她營商的最大啓示,就是對巿場要「知價」。低價買入高位賣出;來貨平、邊際利潤高,一切說易做難,「觸覺要很敏銳,這方面,我是不太差的。」
她不喜歡炒股票,只有在股價「抵到爛」才會買,「除非做莊家,可以影響股價,否則只會股海浮沉,隨波逐流。」說到炒樓,她也無興趣,「用這些錢做生意,會更好。」一個彷彿流着上海生意人血液的年輕女子看營商之道,「除了巿場知識,還要天時地利人和加運氣,最重要是誠信和持之以恒。」
記者 冼麗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