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只聞樓梯響的行政會議改組,據說最快今天公佈新名單,以便送鼠迎牛。單仁沒有新行會名單在手,不知那位新貴獲煲呔垂青,但顯然新名單內不會有立法會代表,日後的行會就像煲呔的專業智囊團,不會再像往時般具箍票實效,難怪不少要在立法會攞票的官場中人對新行會不予厚望,深信靠自己拉票更實際。
缺少了箍票功能
現時流傳的行會人選多不勝數,無論最終負面新聞多多的中大校長劉遵義、溢達集團主席楊敏德抑或前平機會主席胡紅玉是否悉數入會;前特首董建華愛將資深大律師廖長城及前港交所主席李業廣是否離任,其實都無助改善目前行會未能在議會內箍票的問題。
有官場中人分析,過往有自由黨及民建聯成員出任行會成員時,就算偶爾「反叛」,最後關頭都向當局投下支持票。可惜自由黨在選舉後失去關鍵票作用,其他建制派又未成氣候,例如加入鼠王芬後的泛聯盟雖然手持四票,但四人一直「各有各投」,根本未有為政府保底功能,當局迫於無奈只能向議會外人士埋手。
少了箍票作用的行會,對不少官員來說確實「可有可無」;事關最重要的箍票功能,已全然落在副局長身上。該官場中人形容,現時行會只有向煲呔提供意見的角色,換血後的新行會雖然有「專業化」及「精英化」的趨勢,但歸根究柢仍然在立法會內無票;就算度出「好橋」,若然未能得到政黨支持,無法在立法會成功過關,最終也是徒勞無功,難怪官場中人不抱任何希望。
有政界中人笑指,今次換血最大受益人可能是煲呔,事關可趁改組之名送走頂心杉肥龍許仕仁;因為這對孖寶早前已經鬧翻,捱至今時今日才分手實是「奇蹟」。單仁卻認為嘆慣世界的肥龍最受益,事關他想「較腳」多時,礙於種種因素無法向煲呔表明心迹,悽慘的唱句「好心一早放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