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少驊
自由撰稿人
非洲有一個小國,名叫波扎那(Botswana),人民的平均壽命是二十六歲零九個月,原因是這個小國有三分之一以上的人口感染了愛滋病毒。
小國沒有能力製藥,故求助鄰國南非,懇求以成本價出售藥物。當非洲以至全世界絕大部份人民都支持南非應迅速作出人道救援,布殊政府卻以「與貿易相關的智慧財產權」(Trade-RelatedAspects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作出反對,任由這個小國的人民因得不到及時的藥物治理而失去生命,為的是保護美國大藥廠的利潤。
攫取窮國資源
奧巴馬正式就任美國總統,發表「新獨立宣言」,要美國人重拾祖先立國時的理想:「我們的生命、自由和追求快樂,都不是法律賦予,而是天賦。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可以持久。」美國人必須明白,窮國的人民也有同樣的權利。
過去半世紀,全球窮人陷入每下愈況的困境,跟美國政府只顧維護自身企業利益,攫取窮國資源有直接的關係。
當大部份先進國家都了解到一項基本事實,就是在富國與貧國之間的資源差距越來越大的今天,富國必須在貿易方面給予貧國更多的協助和讓步,歐盟就早於二○○一年單方面無條件地把市場開放給全世界最窮的國家,取消了所有關稅和貿易管制,但美國卻在與窮國的貿易中設立種種「非關稅障礙」,種種名目如「防衞措施」、「技術障礙」、「原產地規則」、「傾銷稅」……。
近數年,美國政府則把弄着所謂的「智慧產權」譽(IntellectualProperty),代表美國大企業,向窮國施壓,要它們在發展經濟的過程中,支付巨額的專利稅,使窮國的企業寸步難行,動輒得咎。這解釋了為甚麼「世界貿易組織」(WorldTradeOrganization,WTO)的會議總是引來眾多激烈的抗爭者拚死發出反對的呼聲,就是因為大家都看穿了,世界貿易組織只是為美國企業在窮國鳴鑼開道而已。
不過,上述不算是美國政府最「毒辣」的手段,越來越多的前國際顧問公司的「經濟學家」因良心的譴責,站出來指證美國政府,如何僱用他們,名是中立的經濟顧問,實是美國政府的「經濟殺手」(EconomicHitMan),主要職責是以種種不盡不實的經濟理論和數據,掛着促進自由貿易的旗幟,實質是要破壞這些小國的經濟,使它們更加依賴美國。「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MonetaryFund,IMF)和「世界銀行」(TheWorldBank)這些貌似中立的國際組織,其實也是充當美國的中介人,主導窮國的經濟政策,強迫窮國政府容許美國大企業以超低價無限制地在自己的土地攫取珍貴的天然資源。
承擔富國責任
現今世界,窮國陷入難以自拔的困境,資源被掏挖得山窮水盡,美國政府「惟大企業利益是瞻」的政策是主因。
再要追究下去,當然還有「全球暖化」的危機,美國政府是唯一一個不肯簽訂「京都協議」的富國。
奧巴馬上台,全球都對他寄望甚殷,他以「改變」(Change)作為他的施政主調,又力言要重拾祖先的理想。奧巴馬與美國人首先要做的是「悔改」(Repent),承認美國過去對鄰舍所做的一切不義之事,並承擔作為一個富國的責任,真心協助貧窮的鄰舍自力更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