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cetoFace:<br>告別旺角場 邁向港超聯

FacetoFace:
告別旺角場 邁向港超聯

本地球迷視今年香港球壇是少見的小陽春,地區球隊天水圍飛馬和大埔和富崛起、華人主導的公民開季成績不俗、傳統列強傑志和南華穩佔聯賽首次席,入場人數回升,青訓成果開始見效,省港盃香港小將踢出華麗一仗,5:4贏得漂亮。這是曇花一現的驚喜,還是2009年香港足運大放異采的先兆?

記者:蒙為亮
攝影:周旭文
Specialthanks:jacky@justhair

伍健

人稱KenSir,傑志足球隊領隊及班主,1993年曾任快譯通領隊,做十年國際球證,同時亦是香港足球總會董事局的成員。

盧均宜

24歲,中場,成名於流浪,2000年8月14日,15歲首次在甲組上陣,後備入替為流浪一腳射垮現時效力的傑志,取替最年輕入球球員紀錄保持者山度士,獲「香港神童」稱號。

伍健=伍 盧均宜=盧

球星教不得其法

今年香港甲組聯賽出現小陽春,很大程度因為青訓工作的成功,昔日小將在短短兩三年間已經大熟大勇。數一數,李威廉、盧均宜、歐陽耀聰,一個又一個有氣有力,肯走肯撲,令球圈逐漸走出班霸南華幾乎降班的黑暗期,對此,投放了十八年時間在青訓工作的伍健及青訓產物盧均宜,均感欣慰。

伍:今時今日只是青訓第一階段收成期,自己一直投放心力在青訓,差不多做了十八年。記得剛剛起步時,方向可謂完全錯誤,只懂找有名氣的外國球星做教練,忽略學生的吸收能力,那些球星,懂踢但未必懂教,所以在九十年代初,各球隊的青訓工作絕不全面,其實當時有很多有潛質的小朋友,但教不得其法,壞了大事。

盧:記得那時,我自己踢流浪預備組,踢踢踢不斷的踢就踢上了甲組,都是一般的晨操晚練,人跑我又跑……

■露天看台沒冷氣,大汗淋漓看比賽,這才興奮!

伍:我記得!你15歲一出道就代表流浪入波,2:1贏了我執教的傑志嘛,正一衰仔,哈哈。

盧:當年還是小朋友,一落場就發夢般東奔西跑,連射入了自己都不知道。

伍:現在的青訓有系統得多,就以香港巴塞足球學校為例,一課平均上個半小時,上堂時間好有效率,真正提升到學員的技術。

盧:我都有到香港巴塞足球學校教小朋友踢足球,情況似看回以前自己學踢波的日子。現在的青訓模式很適合小朋友,今年的U11、U13及U15,我們派了5隊波打康文盃及港青盃,射入了百幾球,這成績代表了訓練有成果。

伍:記得有場還大炒對手21:0,每一球都入得有組織,十幾歲小朋友就懂斬兩邊、小組進攻,感覺好像看甲組比賽,有隊形有足球Sense。我最近還簽了個13歲的小朋友,哈,我看均宜你這個神童招牌,是時候轉手了。

盧:長江後浪推前浪嘛,我今年24歲,叫我神童叫足十年,再這樣稱呼我,就證明香港足球無人上到位,死得了。

矢志奪聯賽冠軍

做足球迷不難,肯為足球堅持才難能可貴,認真熱愛足球是伍健和盧均宜的共同點。伍健有間大型IT公司,本可賺更多錢,卻放99%時間和精力在綠茵場。盧均宜15歲開始踢甲組,收入不穩定,更被家人貼上「踢波等於無出息」的標籤,但他們仍堅持,因為真心喜歡足球,就是這麼簡單。

盧:可能看得《足球小將》多,所以自小志願真的想做職業足球員,五、六歲已經叫爸爸帶我落街踢足球,之後自己報名參加八佰伴盃。

伍:哈哈,我當年都有當過八佰伴盃的球證,可能吹罰過你。

盧:對了,KenSir,認識你那麼久,還未知你如何當球證當了十年。

伍:我小時也如你一般喜歡足球,但家人不准我踢足球,那年頭,聽收音機直播精工南華大戰已經滿足,人大了,我決定當球證,那似你這一代這麼幸福?

盧:我也好不了多少呀,由細到大爸爸都鼓勵我踢足球,真的似《足球小將》裏面的盧比度叔叔,不過媽媽極反對,父母經常為這事吵架。

伍:哈哈,你好像有點後悔?

盧:你知啦,做職業球員收入不穩定,身邊總有人叫我不如跟車送貨,好歹有萬多元月薪,但我真的喜歡踢足球,他日退休,我會考慮做教練培育下一代。

伍:這麼快便說退休,踢好今年才說吧,2009年有何新目標?

盧:現在,我隊波傑志與南華相差7分,當然要花心機踢好下半季,聯賽冠軍是我2009年目標。

伍:知就好啦,最緊要今晚贏印度,香港隊好,香港足球才會好,這是不爭事實。(訪問當日正是香港對印度熱身賽前夕)

■均宜是adidas迷,積極支持adidas宣傳活動。

主客制有利球市

今次訪問,特意邀請他倆到快要翻新的旺角場拍照,標準香港球迷一定朝聖過旺角場、聽過阿叔的粗口、感受過烈日當空撐傘看比賽的熱鬧氛圍、小食部的炸雞髀……一切集體回憶,都可能隨旺角場翻新兼減少1,500個座位而消失。面對此轉變,伍健承認往事只能回味,要往前看,否則只會原地踏步,他冀望下個球季甲組聯賽只保留10隊,分主客制。

伍:今年地區球隊崛起,打破一貫老牌班霸壟斷聯賽的局面,加上旺角場大翻新,所以足總便打算行主客場制。現在很多香港球會都有自己主場,行主客場制,球迷對球隊有更大歸屬感。

盧:我哋傑志的主場在那?

伍:暫時未有明確定向,暫時建議把10隊甲組隊分為6個板塊,南華、愉園在港島,大埔、天水園有自己主場。四海、傑志應該在九龍灣和觀塘有主場。

盧:有點像外國足球場,AC與國米都是一個球場兩隊用,草質反而得到改善。

伍:我們作為足總一分子,希望有朝一日香港如英超般有港超聯,每隊球隊都有自己主場。我希望透過今次改革,令入場球迷上升,因為照這模式發展,住得比較遠的球迷,再不用舟車勞頓山長水遠乘車出市區看比賽。

盧:多點觀眾,踢都踢得投入點,不用人人支持我,總之有人支持落場的22個球員就成了,希望球迷多多入場吧。

■盧均宜由細到大都熱愛足球,每逢比賽有早無遲。

後記

訪問之初,我和同年的盧均宜談及八佰伴盃,感慨無限,想當年早上看完《足球小將》,下午必落街場踢兩腳,幻想射到衝力射球,衣櫃中還有那件褪了色的八佰伴戰衣,可見青訓對熱愛足球的小朋友的確重要。當然,現在八佰伴結業了,我都改行打Winning了,但訪問過後的當晚,看到這班港版足球小將贏印度2:1,我真的希望搞得成港超聯,香港足球可以提升水平,衝出亞洲,加油。

■大鐘,旺角場地標之一,拍張照留念吧。

盧均宜vs美斯、謝拉特

作為香港神童,均宜最愛同是少年得志的美斯及謝拉特,有段時間更翻看美斯的球賽錄影帶,學他的招牌射波。

■入球姿態一字記之曰型,均宜學得入型入格。

■模仿謝拉特式飛身頭槌攻門,雖然姿勢不太似,但勁度十足。

伍健vs雲加

有「港版雲加」之稱的伍健,招牌形象藍色恤衫加紅色領呔,十年不變,就如他對足球的熱愛。他的偶像,也是阿仙奴領隊雲加:「欣賞他的冷靜及調動,買賣球員有眼光。」

■回眸一笑,與雲加有80%相似。

■拍了很多個Shot,伍健還是做不到雲加七情上面的表情,惟有苦笑。

向旺角場說Bye

旺角大球場前身為陸軍球場,1961年由市政局接手,今年香港足總宣佈球場大翻新,一草一木、石凳木板舊情懷,即將消逝。

■剛舉行過的省港盃,於旺角場上演,港隊絕地反擊加時奠勝。

■快餐亭的招牌炸雞髀加可樂,堪稱看波良伴。

■為心儀的球隊打氣,這熱鬧氣氛,旺角球場最能感受得到。

■完場後,男洗手間一定大排長龍,旺角場定律,十年不變。

■步大力雄的廸天奴,是旺角場不少球迷心目中的英雄。

■旺角場面積不大,仍有坐標、路牌指路,的確貼心。

球員教練撐主客場制

前港隊球員兼足球教練鄭兆聰:「以旺角場為例,要應付十三支球隊頻密賽程實在太大負荷,分主客場,有時間養草,有利各隊發揮。」

前港隊及前奧運隊正選門將高志超:「球迷會對球隊有歸屬感,有助球市暢旺增加入場人數。」

香港巴塞足球學校

除巴塞隆拿外,巴塞足球學校亦在墨西哥、埃及、美國等地設分校,香港分校則由傑志足球隊和巴塞足球隊合辦,課程專為6至11歲小童而設,每星期接受兩日訓練及打一場七人賽。一些歐洲頂級球星如美斯、域陀華廸斯、保贊及費比加斯,均從這個基礎訓練計劃訓練出來。
查詢: http://www.fcbescola.h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