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一盞汽燈照亮黑夜,卻照不亮逆孫心。開業逾半世紀的油麻地「安昌汽燈」,其第四代太子爺近年疑酗酒濫藥,經常向八旬祖母「攤大手板」索錢度日,弄得嫲孫關係破裂;昨凌晨逆孫又帶醉摸上店舖拍門大吵,祖母原決心閉門不理,豈料逆孫竟出蠱惑報警聲稱祖母昏迷舖內。消防員到場破閘營救才發現老人家安然無恙,忤逆孫最終得逞索款千元施施然離開。
位於上海街310號地下的安昌汽燈,早在戰前由已故黃耀昇創辦,後交由兩兒子打理,長子黃廣潮去世後,由妻子陳燕雲及胞弟黃廣揚主理,專賣露營用的汽燈(俗稱:大光燈)、酒家廚房用的高溫磚爐、煮煲仔飯的噴火爐頭等,60年代顧客絡繹不絕,風光一時;但踏入80年代,隨着電力及石油氣日漸普及,汽燈年代已步入黃昏,生意大不如前。
現年83歲的陳婦本希望兒子可繼承衣鉢,無奈兒子早逝,她還須照顧兩名孫兒,可是兩孫又不成器。現年36歲的長孫黃志文中三便輟學,做過洗頭、剪髮、售貨員,更誤入歧途加入黑社會,撩事鬥非,手臂、胸口及背部處處紋身;二孫在加拿大念書至中三亦無心向學,回港後做保險工作;至05年,兩孫鳥倦知還,曾返回老舖協助打理生意。
阿文年前接受雜誌訪問時,曾以浪子回頭的口吻說:「祖母從無放棄我,像一盞明燈一路照住我歸家」。當時的他還說要代理更多新式爐具,將古老汽燈舖轉型為專業廚房爐具連鎖店;可是「說一套做一套」,不久阿文又重蹈覆轍,酗酒濫藥,陳婆婆傷心不已。
報稱祖母舖內昏迷
阿文近年經常向祖母索錢度日,嫲孫關係早已破裂;昨凌晨2時許,阿文帶醉又再到店舖拍門,舖內陳婆婆決心閉門不納;可是阿文竟想出狡計,報警稱懷疑祖母在舖內昏迷。消防到場破閘營救發覺陳婆婆安然無恙,以一場誤會收隊離場。阿文此時又伸大手板向祖母討錢,更大吵大鬧說:「我唔走,呢度係我屋企!我攞完咪走囉!」陳婆婆不堪滋擾,惟有掏出1,000元給他。
安昌汽燈昨晨如常開舖,陳婆婆在舖內打點,被問到是否放棄孫兒,她無奈說:「唔到我唔放棄喇!」陳婆婆又說想退休,但問及做到何時,她卻說:「到時先算!」她慨嘆兒子早逝令孫兒缺乏管教,以致學壞。
逆孫施計向祖母討錢示意圖
時代產品:大光燈照亮廟街文化
汽燈俗稱「大光燈」(圖),油麻地的「安昌汽燈」店過去曾風光一時。戰後和平時期,香港經濟復蘇,不少人夜間在油麻地榕樹頭一帶賣熟食、唱粵曲、占卜星相,衍生不夜天的廟街文化;「安昌」緊貼市場需要,代理新加坡生產的蝴蝶牌汽燈,從此明燈開路,生意一帆風順。
汽燈用不銹鋼製造,設有把柄便於提攜,以火水做燃料,靠壓力把火水汽化,燃點石棉的燈紗來發光。這光有350至500瓦特,較一般用開的油燈只有40、50瓦特光亮十倍。掛一盞在樹上,數十呎範圍光如白晝,在那年代來說,簡直是革命性的照明工具。半世紀前的汽燈,一盞賣20多元,相當於一個文職人員的月薪;現時汽燈用途多用於露營、釣魚,售價約230元至250元,雖說是10倍價錢,卻已是不能同日而語了。
本報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