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喉頻道:延誤取鯁骨 引發頸膿腫

耳喉頻道:延誤取鯁骨 引發頸膿腫

香港人生活繁忙,很多時也會因狼吞虎嚥而鯁骨,但若不盡快將殘骨取出,隨時會令傷口發炎積膿。因殘骨多沾滿細菌,一旦被刺傷,容易引致傷口發炎。曾有一名女士於進食時被碎骨刺傷喉嚨,因未有即時處理,以致傷口一直發炎。一周後患者的頸部出現腫脹積膿,需要從頸部割開肌肉放膿,但由於發炎位置鄰近主要血管及神經線,令手術風險提高,而手術傷口也長達5至6厘米,痊癒後仍留有疤痕。
曾有外國文獻記載,有患者的食道被碎骨刺穿後,再傷及胸腔主動脈,由於主動脈壓力很大,吞下的碎骨隨時令血管爆裂,危及生命。

吞飯飲醋加深傷害

很多人誤以為鯁骨時只要吞一大口白飯,便可以將碎骨推落胃部消化,或是喝上一口醋,就可以將殘骨軟化,但原來這兩種方法只會加深鯁骨對喉嚨的傷害,甚至將殘骨推到深處引發炎症。
鯁骨一般發生在舌頭與喉嚨連接的會厭谷(epiglotticvallecula)位置,或是連接喉嚨與食道位置的環咽肌附近。鯁骨後患者通常會感到痛楚或覺得喉嚨有異物頂着,若此時繼續吞嚥動作,可能會將骨頭越推越入,並擦傷喉嚨;而飲用一般食用醋,酸度是不足以溶化骨頭,如誤飲工業醋,更可灼傷食道。
市民若不幸鯁骨,應盡快求醫,通常醫生會先替病人照X光確定骨塊位置,但成功率一般只有30%,因為殘骨不一定直豎在喉嚨,如果橫置則難被發現,此時可改用喉鏡檢查,並同時在喉鏡加上一個小鉗,以類似釣魚的方法將殘骨經鼻孔取出。相對手術,以上述方法取出殘骨,對患者的影響較小,但若殘骨的形狀較圓滑,或緊插在喉嚨內,患者便需全身麻醉,經手術取出殘骨。
撰文:耳鼻喉科專科醫生林建業
隔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