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經濟互助計劃添新成員<br>中產慳家舊衣換食物

社區經濟互助計劃添新成員
中產慳家舊衣換食物

【本報訊】中產人士薛太拿着一堆舊衣物,來到灣仔聖雅各福群會的「時分天地」,換來了蘿蔔糕、水仙頭、有機菜,女兒本月的補習費也「有着落」。失業人士馬先生到時分天地為街坊剪髮,賺取了多張「時分券」換食物。這個社區經濟互助計劃已運作七年,最近多了一批受金融海嘯影響的中產人士參加,像精打細算的薛太,透過這計劃節省了一半家用。 記者:雷子樂

灣仔慶雲街的時分天地裏,放滿了近千名會員的寄賣品。原價數千元的減肥機,這裏只售數百元,另加指定時數的時分券;未剪價錢牌的esprit全新外褸,只售15元。

可賺現金或時分券

會員成功售出物品後,可賺取現金及時分券,換取麵包、有機菜、白米,甚至享用街坊提供,由剪髮、中醫、維修,以至補習等服務。
負責計劃的聖雅各福群會社區經濟及社會企業項目主管鄭淑貞表示,該計劃01年在灣仔推出,最初只聚集了區內的失業、低收入人士、綜援戶,透過自己所長提供服務,換取不同的貨品或其他服務。這個社區網絡近年不斷擴展,成功吸引到一批中產家庭加入。
現時近半參加者收入介乎9,000至50,000元、21%有專上學歷。薛太就是其中一分子。她昨天身穿的外衣、長褲、波鞋,全都是在時分天地換來,「以前冇諗過,自己接受到着舊衫」。薛太有兩個女兒,家裏每年都出現大批孩子的舊衣、舊書。她將這些物資寄賣,換取街坊集體採購的有機菜、有機糕點。

政府應助類似組織

「超市賣有機菜好貴,呢度價錢平一半」。就這樣,薛太可用最少的金錢,維持有質素的生活。薛太:「最大嘅優點,係可以留多啲現金喺身邊」。鄭淑貞續稱,千名會員當中,約有三成居於九龍及新界區。她指這個社區網絡需要長時間建立,認為政府應提供較長時期的租金優惠,協助類似的組織在社區植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