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方業 大陸自由撰稿人
為支持樓市拉動內需,合肥市委書記孫金龍近日親自對合肥市房地產市場展開調研,並當場掏腰包買下一套八十多平方米的高層住宅。十二日,合肥市規劃局局長王愛華更是在當地某電視台一直播欄目中極力推銷樓盤,並高喊「買房就是愛國」的口號,引發網友熱議。
行賄費用佔成本三成
在房地產低迷、經濟危機籠罩的當下,一些人將消費、買房抬到了愛國的高度,先是北京科技大學教授趙曉拋出「現在買房,就是愛國」的呼籲,中央黨校教授韓保江接着發出「積極消費就是愛國」的號召;此後北京政協委員李哲建言「發動一場愛國消費、擴內需、救中國的運動」;現在政府官員終於按捺不住跳將起來,為房地產市場「喝起了牛奶」,像三聚氰胺事件那會兒一樣──市委書記帶頭買房,規劃局長高呼「買房就是愛國」,儼然地產商的義務銷售員。
對於消費愛國主義,早就有人指出其荒誕性,這裏按下不表,單說「買房愛國主義」。以前學者宣稱「買房即愛國」的時候,尚沒覺太刺耳,這會兒官員們一喊將起來,尤其房地產規劃領域管理部門的官員們喊出「買房即愛國」的時候,讓人忍不住要不憚以最壞的惡意產生一個聯想:買房愛國,似乎兼愛腐敗。
原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的著名學者成思危日前公佈了一項調查結果:他的博士生分別對北京、上海和福州作了三個案例研究,結論都差不多,即在房價中土地和建築成本佔百分之五十,政府稅費佔百分之二十,開發商佔百分之三十。而這百分之三十是開發商最不願公佈的,說白了就是行賄費用。類似成先生的調查結論其實早已有之。
按照「買房愛國主義者」的思路往下推測,買房是支持房地產業發展,是擴大內需,但畸高的房價裏,百分之三十的腐化成本,這不是在愛國的同時,兼愛了一下腐敗嗎?當然,我承認這個觀點有些偏激,但它在邏輯上不存在問題,在事實恐怕也不成問題。
房地產領域早就是腐化重災區,僅房地產規劃部門的腐化案就屢屢發生,著名的重慶規劃局腐化案就是代表。至於其他土地違規案件,更是多如牛毛。在這種背景下,我一直疑心那些地方政府「為了百姓利益」為房地產托市的道義純潔性──即使與房地產與腐化無關,土地財政與房地產之間的不正當關係總是存在吧。有了這些背景,官員們還好意思站出來當房地產推售員,以為百姓都不是儍子,看不出官員為誰吆喝?為誰「喝奶」?
房地產價格早就泡沫四溢,超出百姓購買力十多倍,在這種情況下,官員倡導買房,就是替房地產托市,這種做法不僅與其職責不相符,更會被認為是忽悠大眾,只會讓政府更加失去公信。勸這些人學學深圳市長和北京市長,跳出利益的「三界外」,站穩政府中立者的立場。
少用公款吃喝更愛國
經濟下行、內需不足,官員們才更應當「愛國」。官員們愛國,不是讓他們買房、消費,而是讓他們學會消費,少些公款吃喝、少些公款出國,讓百姓的社會保障多些投入;少些以權謀私,讓公共服務的質量和行政效率高些,這就是愛國。
如果行政成本依然高昂、公款吃喝依然照舊,百姓的社會保障仍然無着落,官員們有甚麼權利奢談愛國?官員們應當清楚,百姓不能成為消費愛國主義者,也許正是行政成本太高的結果。